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把脉”新型智慧城市

作者:潘文 2021-11-19 13:26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把脉”新型智慧城市

如何让城市更智慧、更惠民?住建部提出智慧城市试点,在全国刮起了一波浪潮,各地都积极响应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不同的优势范围内,提出了自己智慧城市发展的策略。

一、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效益

目前来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新型智慧城市,是原来智慧城市的一个升华和提质。它的建设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管理城市变为经营城市,这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点。其实,这也是简政放权的一个必要步骤,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高效率的城市管理带动城市的协调运转。

第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就北京来说,原来是“摊大饼”的发展模式,现在在可调的范围内进行了优化。实际上,对于城市管理来说,在多年的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如果城市无限发展下去,对于资源的消耗量是不可估量的。城市要发展,但不能一味地去追求规模,而要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质量,这与产业发展一个道理,要求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经济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另外,我国人口众多,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同时,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也要得到满足,所以不能光盖楼,综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要相应提升,保持社会和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这是当前城镇化发展的一个主基调。

第三,以人为本提升百姓的城市生活质量。现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成都、重庆、西安等西部地区都在大力推进城镇化。为此,我们不能只盖居民楼,要有相应的产业承载,同时还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民众对全面脱贫奔小康,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赋予市民安全感与幸福感,这也是城镇化体制建设的一个重中之重。

二、试点新型智慧城市的主要受益点

试点新型智慧城市的主要受益点在于提高城市知名度。建设智慧城市不是举旗吆喝,树立标杆。实际上,城市知名度是在智慧城市试点过程中形成的,比如,结合城镇化的示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这是一个闭环的周期循环问题。当城市的精细度、管理质量提升了,那么城市的吸引度也就提高了。同时,这也会助推城市产业升级。

三、为什么要建新型智慧城市

推进城镇化,通俗地说就是“市民化”。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做重大工程都需要人力推动。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也需要人。人口“市民化”,一方面,将显著拉动部分区域房地产、餐饮、品牌消费等基础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将带来信息消费、休闲娱乐等升级需求。

要让承载这些的基础人口有获得感、归属感,就需要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提高整个人员的层次以及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在交通通讯、家庭设备、文教娱乐、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人均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增量也是不一样的。这里,增量是一个地点因素,在城镇化以后,城市居民的消费量明显增多,而农村居民带来的不仅是消费升级,更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另外,要想实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就要显著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城镇化拉动内需最重要的一环。

人口“市民化”并不是要把人都吸引到北上广等大城市,而是要有层次城镇化的概念,也就是有中心,还有星点状分布的城市化布局。提高智慧城市的质量,对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和消费层次是非常有利的。

四、新型智慧城市的本质

如果用堆积木的想法来看智慧城市,一个关键点就是留住人,要从生活、城市管理和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入手,分不同的模块来进行。比如,要想留住人,就需要让消费升级,让人们在城市里生活有获得感。而且,与生活相应的配套资源,如交通、智慧医疗、教育、就业等都要保证质量。

1.生活管理

2018年9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在其官网发布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已于2018年7月12日生效并施行。《管理办法》将对医疗卫生行业数据和网络安全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教育方面,2012年,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实际上,就目前的教育平台建设和下渗的线条来看,做得非常成功。从全球来看,我国在基础教育普及方面,质量也是过硬的。另外,数字化的应用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要抓住国家推动的机遇,各个城市要将提高生活品质涉及与居民利益有关的方面,抓实抓紧做出一番事。

再比如养老服务。当下,我国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有些老人用智能手机很不顺畅,那怎么能通过合适的手段实现智慧养老呢?为此,有的地方做出了很好的尝试,提出虚拟养老的概念,在把整个城市老人的基本情况摸清楚以后,推出线上线下结合的订餐服务,用最简单的办法来方便老人获取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优势。

从电商平台兴起到现在,人们能切实体会到无现金支付网上购物的便利。实际上,网上打折消费看起来好像是大家购买便宜的物品,实际上这是消费升级。每个人的消费数据都会通过阿里巴巴研究院、百度研究院进行监测,网购商品比在实体店购买的要多得多,这就是一种消费升级。

2.城市管理

在城市管理方面,很多地方很早就开始尝试统一创建自己的大数据中心云平台,用智慧城市平台一体化管理的思路去管理城市。比较典型的有阿里巴巴给杭州萧山区做的智慧交通平台,他们通过在云平台分析大数据后,采用绿波导航来协调早晚高峰的交通拥堵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智慧交通点的尝试,在尝试点的发散过程中,政府服务、衣食住行等全部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

现在,也有很多城市提出线上线下一体的做法。线下有城市服务大厅,线上有城市大脑运行,当然这里还包括一些体制机制以及基本因素,但是这仍是技术进步和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比如涉及数据共享,有一些法律权责、数据确权的问题,就要出台相应的法律以后才能解决。总之,我们在不断进步。

3.产业发展

生活管理和产业发展可以用“惠民、强政、兴业”6个字来概括。从产业发展来看,惠民、强政、兴业是环环相扣的,比如,当一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产业来支撑了,因为人承载着城市的发展,而只有产业才能吸引人留下来。比如富士康解决了一两万人的就业问题。一些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硬件厂商企业,都是有利于解决就业的劳动密集型非常好的产业。人们在解决了就业问题之后,就会希望在这里安家,随之也会消费当地的房地产、城市基建等。这时,消费就开始升级了。但是,只是消费升级是不够的,要想把人的心留在这里,就必须进行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产业发展聚焦了各地不同的发展优势,产业发展一般有三个方面,强链、补链、延链。现在产业链招商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一产、二产、三产各自的特殊优势来做。一产是农业,其前端如果数字化、智慧化推进的话,后端的服务、加工包装则需要吸纳更多的人口。若是制造业,在终端的制造环节会加大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服务业更是如此。

五、目前,主要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

智慧城市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做得很好,每个城市需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做出自己的品牌。比如,甘肃兰州的智慧养老就做得较好。现在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很多地方需要出示绿色健康码,但这对于老人来说并不是很人性化,如果可以用一个简便的方式、功能让老人去接受,效果会更好。又如,新疆克拉玛依聚焦智慧油田;湖北十堰聚焦智慧旅游;辽宁沈阳聚焦智慧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数字化转型;江苏无锡做智慧物联,宜兴10年前就开始通过物联网养螃蟹。海鲜产品对于湿度、温度各方面的监测以及养殖过程有严苛的要求,所以通过物联网传感来监测这些数据也是很重要的;东北现在通过物联网、通过智慧化管理,对黑土地的再生和施肥量的精准控制都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广东做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成为全国的一个标杆,各委办局的系统全部迁移到省级云平台上,力度极大;重庆是西部的一个工业重镇,特别是电子设备各方面,现在通过智慧化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六、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切入点

总体来看,大部分一二线城市都聚焦于产业发展,因为各地的领导都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先发展产业的话,城镇化就没有人来承载,也没有办法把人留住。要想留住人,就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服务层次,而这离开产业是不可能的。

七、智慧城市是应对城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现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要在内部把消费层级提升起来,重振经济,而智慧城市建设正好是一个突破口。

2018年以来,我们提出智慧城市要与信息惠民试点相结合,从智慧城市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稳步走向节约、智能、绿色、低碳、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世界银行测算得出,一个百万人口的智慧城市智慧应用程度达到75%,GDP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3.5倍,这是质量和规模共同促进造成的。如果把这些智慧应用点全部应用到位的话,对于产业后端的益处是很大的。通过数字化应用,消费层级得以提高,产业转型加快完成,城市管理水平也会有隐性和显性的提高,会促进GDP成倍地增加。什么是隐性和显性呢?原来我们称之为信息化,现在叫作数字化,实际上信息化投入就是一种隐性投入,所创造的价值是成品价值。比如,一个企业投入数字化转型,投入的钱最后并不能通过获利体现出来,只能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来体现。同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适用于政府。比如,为什么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平台,要把各个委办局的系统迁移进来?其实,一方面是为了集约化管理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是为了节约成本。

当前,中国不少城市已经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准备期向起步期和成长期过渡,数字惠民服务也从“能用”向“好用”升级。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点赞()
上一条: 如何推进金融开放?2021-11-10
下一条:“两化”融合让城市更智慧2021-11-20

相关稿件

“两化”融合让城市更智慧 2021-11-20
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纳入ISO国际标准典型案例 2021-12-20
搭载智慧体系 连通城市大脑 这个平台轻松“智”理园区 2021-12-09
经历野蛮生长的欧美共享汽车行业 正从疫情影响中逐渐复苏 2021-03-30
中企视频 | 宋承敏:新型城镇化灵魂何在? 2021-12-22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