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打通产研壁垒 “土枪”换“洋炮”

——省校合作推动资源地区转型的阳泉实践

2021-12-15 14: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次阅读
 
打通产研壁垒 “土枪”换“洋炮”

山西省今年制定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大手笔出台“人才新政”,向全国高校和优秀人才抛出“橄榄枝”,带动全省进一步激发创新动能。乘着“人才新政”的东风,阳泉市通过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打通高校和地方壁垒,引才引智,促进高校将论文写在转型地区的同时,利用高校才智赋能地方发展,为资源型地区转型积累探索经验,积蓄绿色动能。

  建12大基地:高校才智“扎根”地方

  “90后”小伙赵剑锋最近异常忙碌,他的企业不久前成了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的一个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

  大学毕业没多久,赵剑锋就回到了老家阳泉市平定县,从小喜欢航模的他,在无人机销售中淘到第一桶金。此后,他成立了一家智能科技公司,开始从事工业型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

  无人机与太行山深处的小县城似乎有些“不搭”。赵剑锋偏偏做成了。“去年销售工业型无人机126架,销售额1300多万元。”赵剑锋说,他们现在拥有工业型无人机19个专利。

  今年8月,平定县与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签订了深化省校合作框架协议,以赵剑锋的无人机公司为平台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

  不久前,山西兆丰铝电有限责任公司和清研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阳泉)有限公司在阳泉市成立铝深加工合资公司,共同引进清华大学泡沫铝相关技术,推动年产100万平方米泡沫铝项目落地,并开展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

  阳泉市目前已与清华大学等19所高校确立了27项合作项目,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1所高校签约共建10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阳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金所军说,阳泉通过组建工作专班、单列专项经费、制定奖励办法等措施,主动对接高校,除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外,建设了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校友招商引才基地等12大基地,建立了地方和高校开展深度战略合作机制,为高校专长提供了“变现”场景,为地方培育转型新产业提供平台。

  阳泉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高校与地方合作,打通二者壁垒,促进高校将论文写在转型地区。目前,当地已与60多所高校达成合作意向80多项,签订省校合作基地协议47项,吸引了众多高校近3000名师生来阳泉市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


jhj.jpg

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阳泉)建筑设计大赛学生代表团在盂县骆驼古道考察。阳泉市委组织部供图


  办专业赛事:地方“借智”出圈

  阳泉市城区的小河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古村。村里的“石家花园”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这座距今已近300年的古宅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石评梅的祖宅。

  小河村在2003年被命名为山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之后,又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文明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

  靠着独特资源,村里发展起了旅游业。“在春节的庙会、夏天的周末等日子,游客很多。”小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向阳说,虽然村里在节庆旅游取得一定成效,也给群众带来了不少收入,但是照猫画虎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还比较散、档次低,没有充分释放经济效益。

  小河村今年迎来了蝶变机会,借省校合作的契机,当地决定对村子进行提档升级。

  今年8月,当地开始举办“新阳泉·最山西”2021年“石评梅杯”全国大学生文创大赛,向244所高校发出参赛邀请,收到1365名学生的621件参赛作品。

  “最终评审出了100余件作品,这些样品最终将成为村内文创街的产品。”周向阳说,外部智慧提升了村里旅游的档次。

  在阳泉市委人才办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阳泉)建筑设计大赛中,来自133所境内外高校的367支团队,围绕阳泉市5处古村落的活化利用,提交了设计作品。

  “从177件有效作品中,评选出15件进入决赛,最终获奖作品将落地实施。”阳泉市委人才办主任王云飞说,以竞赛反哺产业,引导众多建筑学子“真题真做”,共同建构出阳泉招才、引才、聚才的乡土新模式。

  阳泉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王小燕说,除了向高校“借智”,也积极推动阳泉“出圈”。阳泉市委人才办和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主办的“中共创建第一城杯·我眼中的阳泉”全国大学生微电影邀请赛等系列赛事,注重让外界关注、了解阳泉,提高阳泉知名度。

  与此同时,当地除了筹办清华校友三创大赛新材料专题赛、山西美食文化节等赛事外,还举办了阳泉籍在外博士回乡考察交流、非遗进校园和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

  引高技能人才:外部“输血”破解痼疾

  在英国拿到硕士学位,并在北京工作一段时间后,李婧终于回到了家乡阳泉。“此前不是不愿意回,而是没有合适的岗位。”李靖说。

  阳泉是一座依靠煤炭和交通建起来的年轻工业城市。这个“一煤独大”的资源型地区,长期缺乏高技能人才、缺少转型智力支撑。

  人才有多缺?

  阳泉市的耐火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号称“全国第一”,原先有400多家企业,经过整合发展,目前仍有200多家。但是这20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个正高级职称人才,仍停留在产业发展初级阶段,规模和技术都被反超。

  作为阳泉市本土成长起来的高新企业,山西天和盛环境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一度最头疼的就是人才问题。“不缺项目、不缺市场,就是缺人。”公司董事长路剑英说,他们曾遭遇30万年薪招聘企业中层而无人报名的尴尬局面。同等岗位,在省会太原,只需开出15万元年薪。

  “去年全市引进200多名硕士,几乎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因为没有合适的企业可去。”阳泉市委组织部人才科副科长高伟说,市内的“一本两专”三所高校不足以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省校合作,给阳泉带来了人才、智慧的外部“输血”机会。

  李婧工作的单位清研阳泉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是一家依托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和清华校友总会先进制造专业委员会,专门从事技术转移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已经储备落地智能矿石分选、智慧矿山数字化、铝精深加工、轻量化便携式氢能电源等10余个清华优质项目,其中两个项目正在落地推进,同时还参股和孵化了3家公司。

  研究院负责宣传工作的杨海琳说,清研阳泉汇聚了20多名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硕博占比60%以上,其中一半是阳泉本地籍的优秀人才。

  面对长期空缺约50%专业人才的痛点,天和盛公司则利用省校合作契机,与阳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申报了环境检测专业,专门开设“天和盛班”,定向培养行业短缺人才,解决了企业发展的最大掣肘。

  育转型新产业:高校才智赋能转型

  投资5亿元的阳泉市郊区资源循环利用研发示范基地项目,近日完成了一期施工,这个依托北京科技大学技术研发的项目,将对当地多年累积的赤泥、煤矸石等尾矿固废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阳泉市科技局总工程师李银河说,阳泉是依托煤矿建起的城市,长期以来“一煤独大”“一股独大”,220家规上企业全部集中在煤矿、基建、资源等传统行业,新兴产业规模小、力量弱。将地方场景与高校专长结合,产学研转化,赋能相关新产业,解决了阳泉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旧困难”。

  今年5月,北京邮电大学在阳泉建立了5G应用实验室,针对山西有特长的矿山、交通等应用场景,开展5G在井下应用、井下无人驾驶等技术的研发和利用。

  据相关部门数据,阳泉市目前煤炭储量仅能持续数十年,转型压力大,省校合作也为当地发展新产业提供了可行路径。

  以环保产业为例,阳泉市环保需求大,但是环保产业小,天和盛公司除引入中科院刘文清院士团队研发的团雾激光雷达生产项目落户外,与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建了环保科技产业园。一家高新企业几乎带来一个新的行业。

  北京大学王习东教授团队近期在阳泉成立注册了燕园资环研究院(阳泉)有限公司,依托北京大学北京市固废资源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大宗工业固废及资源化产品质检中心,将针对山西、阳泉的资源及产业特色,推进保温材料中试基地及年产10万吨高岭土联产保温材料产业化项目建设。

  高校才智赋能地方发展,为阳泉转型提供澎湃的绿色动能。坚持产业强市为本,重点实施工业赋能育新、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服务业扩容提质三大产业转型战略,阳泉市正在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路径。

  谋乡村振兴:“土产业”插上新翅膀

  平定县鹊山村是一个采煤沉陷区搬迁村,搬迁到县城边上后,村里发展起了三个产业园区。

  杨富林2018年进入鹊山村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创业搞起了艾草种植和艾制品加工。“艾草耐旱耐寒,目前除公司种植200亩外,带动了农户种植300亩,每亩每年2000多元收入。”杨富林说。

  为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杨富林在当地帮助下,找到了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团队,进行合作。“高校提供艾草功能产品研发、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等支持,种植基地则成了教授师生团队的实践基地。”杨富林说。

  近年来,阳泉坚持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全市620个农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消除,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子占比达到93%,10万元以上的村子占比超过一半。

  王云飞说,深化省校合作进农村,通过建基地、“借智慧”,提高农产品的科研和转化力度,为“土产业”插上科技的新翅膀,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制定《阳泉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外,当地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实地指导,召开“助力集体经济、共话乡村振兴”座谈会,促进思想“突围”。

  阳泉市盂县南娄镇近期设立了一个中国中医科学院食药同源项目专家室。南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海云说,这是他们发展小杂粮功能食品的“外脑”。

  南娄镇周边的藏山流传着“赵氏孤儿”的传说,镇里将前身为20世纪70年代的乡镇企业,改名为小武公社集团有限公司。

  改制后的小武公社集团,先后培育新办了特色种植、饮食品加工、轻工制造等多元化新兴产业集群,年产值达到1.5亿元。

  这是第一步,南娄镇将以小武公社为载体,逐步与各村合作,将村里的闲置资源变成振兴抓手。(记者 王恒涛 孙亮全 李金红 阳泉报道)

点赞()
上一条:政策利好持续不断释放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2021-12-13
下一条: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四十周年发展纪实2021-12-20

相关稿件

研报数量多机构调研忙 北交所上市公司价值发现提速 2021-11-26
中国建研院:规定动作高标准 自选动作有特色 2021-09-18
各种隐性“壁垒”日渐消除 多地交出了过硬“成绩单” 2021-04-30
洋炮局文创园招商体验活动开启 废旧工厂玩成livehouse范儿 2021-01-08
协鑫能科大力推进“电港模式” 2021-11-02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