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全年粮食生产实现预期目标——秋粮增 饭碗稳

2021-10-28 08:5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次阅读
 
全年粮食生产实现预期目标——秋粮增 饭碗稳

目前,秋收已进入尾声,多地正开展秋冬种。农业农村部宣布,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如何看待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怎样确保粮食持续稳产?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增产来之不易

  连日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农技部门协助当地农户组织调度收割机到田间,秋收顺利完成。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毓龙说,今年全区收获秋粮15万亩,亩产较去年增长6%。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表示,今年夏粮、早稻双双丰收,秋粮继续增产,为实现全年粮食“十八连丰”奠定了扎实基础。在疫情冲击、极端天气影响和农资价格上涨的多重影响下,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牢牢把住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今年春耕以来农资价格上涨明显,特别是化肥价格大幅攀升。据统计,前三季度,国产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和复合肥出厂价同比分别涨了25.2%、30.1%、23.7%和21.3%,推高了粮食生产成本。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做好200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的下达和发放工作,缓解农资成本上涨的影响。前不久,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公布,每斤比上年提高了2分钱,也给种粮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全国秋粮收获大头已经落地,从各地实打实收情况看,河南、山西、陕西秋粮因严重洪涝或干旱而减产,但其他主产区秋粮多数增产,特别是东北四省区增产较多,算总账全国秋粮是增产的。具体来说,有三个因素:一是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二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光温水匹配较好,单产提高;三是全国农业受灾程度总体轻于常年。今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亿亩左右,是近10年最轻的一年。

  市场总体平稳

  眼下,农业绿色转型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今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7200万亩,建设退化耕地集中连片治理示范区200个,开展综合治理面积280万亩。各地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5.8万个。

  安徽省在全国首创制作并发布优质专用水稻种植电子地图,引导用粮主体实现“按图索粮”,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打造标准化的皖粮基地,今年全省优质专用水稻占播种面积的63%。

  品质提升的同时,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前9月均价每百斤129元,同比高出6.2%,粮价总体上涨有限,且主要受玉米价格上涨带动。目前,南方一季稻丰收上市,品质有所提升,市场购销两旺,价格高开后回落趋稳;小麦收购旺季基本结束,国庆假期后价格略有上涨;玉米开始陆续收获上市,市场流通粮源充足,价格较前期有所下跌。

  “在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市场运行保持基本平稳,关键还是供需基本面牢固。”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认为,看待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形势,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形势好。夏粮早稻秋粮均增产,保供稳价有坚实基础。二是储备调控能力强。稻谷、小麦库存保持较高水平,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储备调控和应急供应有保障。三是市场各方预期稳。加工企业购销总体有序,老百姓对粮食安全心里有底。

  隐忧不可忽视

  秋季北方降雨偏多,给秋收秋种带来不利影响。潘文博介绍,这造成秋收进度放缓和成本增加,有的农民需要把轮式收割机改成履带式,有些需要人工抢收。黄渤海地区反映,今年机收玉米1亩地增加成本50元至100元。持续降雨不仅影响秋收,更影响秋种,由于土壤普遍偏湿,腾茬整地困难,冬小麦播种受阻。有的可能会错过播期,有的会加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

  此前,山东滨州遭遇持续降雨,秋收秋种明显受阻。眼下,滨州正采取措施加紧秋冬种。在滨州邹平市明集镇整地播种现场,农技人员介绍,当前晴好天气有利于土地散墒,轮式机械可大规模下地作业,秋收已基本结束,最晚在立冬前可完成秋播。

  “压舱石”虽稳,但隐忧也不可忽视。根据中国农科院的一份调研报告,近年来西南等地一些原本是粮食产销平衡区的省份已成为粮食调入区。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会长陈萌山表示,稳住粮食生产一方面要向规模化、专业化要效率和收益,另一方面要围绕市场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推动实现优质优价。

  高强认为,我国粮食生产仍是紧平衡。需求刚性增长和资源环境硬约束并存,人工、土地等成本增幅较大,粮食种植比较效益较低,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未来我国粮食增产的核心仍是种子和耕地。对种子而言,要推动种业创新。加大粮食作物种业的研发力度,强化种子高产、抗病、抗寒和抗倒性。对耕地而言,要提升地力。近年来,耕地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东北黑土地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应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投入标准,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吉蕾蕾)


点赞()
上一条:告别靠天吃饭!装上“智慧大脑”现代农业有啥不同2021-10-26
下一条:农业农村部: 多措施保障秋冬蔬菜均衡供应2021-11-01

相关稿件

端牢中国饭碗 保障粮食安全 2022-01-06
2021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1-12-07
上海、深圳等地出台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 旨在稳房价稳预期 2021-01-25
个别城市房价稳中微涨 全年楼市将以稳为主 2021-03-01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粮价稳有助物价稳 2021-11-25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