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载人航天三十而立,航天人才再启新程

作者:尤延铖 2022-09-29 15:10 来源:光明日报 次阅读
 
载人航天三十而立,航天人才再启新程

30年前的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年来,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使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基本建成,卫星通信广播服务能力稳步增强,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天问一号”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即将完成……这一系列的成就足以称得上举世瞩目。

  中国人的飞天梦被托举而起且日益高远,主要得益于我们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航天人才队伍,成功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航天人才队伍培养体系。载人航天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30年,也是我国提出并加紧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3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载人航天人才培养为代表的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人才工作站上新的历史高度。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作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载人航天工程是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具体实践。认真总结载人航天人才队伍培养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载人航天人才培养尤其注重精神的引领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航天人才培养体系的“根”和“魂”。30年来,一代代航天人在接续奋斗中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在航天高技术领域国际竞争中抢占新高地,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勇攀新高度。“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根植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伟大精神的重要标识。以“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铸魂育人,核心要义是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和价值观,用科技强国强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塑造人才、引领队伍。从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出发,培养造就一批有坚定理想信念、高昂爱国热情、强烈责任担当、良好精神风貌的航天人才队伍。

  载人航天人才培养特别强调集智攻关、团结协作,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生动实践。载人航天领域的新型举国体制,一方面是强化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工程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充分调动市场机制,围绕重大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积极发掘空间科学研究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市场。载人航天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创新人才和创造智慧有效迸发,不断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各类企业科研力量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如此必将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助力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载人航天人才培养高标准践行产学研深度融合要求,形成了一套完善健全的人才托举机制,解决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当下全球科技竞争中,除了人才的数量、质量,更重要的是人才队伍的组织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呈现远距离平行运行的态势,工程实践及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弊端时有显现。载人航天人才培养通过重大工程牵引,以生产实践平台赋能人才培养价值,在重大工程主战场识别、培养、托举人才,用跨学科专业的集成化协同培养模式取代传统的单一选拔人才挑选机制。推广这种模式,意味着要把创新人才作为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关键要素,加快卓越工程师培养;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把创新链和产业链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

  载人航天人才培养构建了从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团队直至航天青少年的人才链,将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载人航天人才培养已经迈过了“以培为主”的人才供给阶段,形成了由院士、国家级专家构成的战略科学家队伍和以领军人才为引领、科技骨干为支撑、青年后备为补充的雁阵人才梯队格局。同时,在载人航天工程的引领下,我国高校航空航天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如火如荼,努力培养一批批卓越工程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载人航天事业积蓄后备人才队伍。在航天科普教育方面,航天知识和航天文化的不断普及,激发了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打造了“航天+”教育发展的长期增长极。总而言之,聚焦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战略,把教育链打造融通,将人才链建构完备,推动人才链衔接创新链、扣紧产业链,链链相扣,必将为我国航天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对载人航天工程来说,三十而立,再上征程。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中,要立足已有的优秀国内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全球视野、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积极引进人才,同时努力推动国家和地区间航天人才培养与交流,让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此外,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中国太空实验室、国际月球科研站等一批国际级高水平实验室,发起载人航天国际大科学计划,为全球航天人才培养提供一流的创新平台,助力构建太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作者:尤延铖,系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点赞()
上一条: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实现新突破2022-09-14
下一条:“夸父一号”开启太阳探测之旅——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看点解析2022-10-09

相关稿件

载人航天工程30年 听航天设计师们怎么说 2022-09-15
航天科技集团:弘扬航天精神 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2021-11-01
北京新落成一座航天科普馆 航天迷们有了新的打卡胜地 2022-04-25
航天人杨铁成:我在一线抗疫的16天 2022-05-31
航天“国家队”到商业航天!建设“产业航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5-19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