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所所长李向阳演讲

2011-09-03 13:40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所所长李向阳演讲

125_1315535367.jpg


 李向阳:前面几位已经做了很精彩的发言,按照时间,已经快到11点了,考虑到大家都知道很疲劳了,所以我一定坚守我规定的时间,40分钟内完成。我报告的题目是债务危机及全球经济的前景。这个题目大家了解很多,尤其是近一段来美国债务危机的升级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不断恶化,围绕债务危机的进程以及发展前景,国内讨论的很多了。刚才方方先生对全球经济也做了很清晰的描述。我在这里就不做细节上的介绍了,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美国欧洲的债务危机到底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危机,以及未来有可能会走向哪个方向。第二个,谈一下今后四个月以及未来一年内,就是2012年全球经济的走势。最后,我就自己又加上一点,中长期内国际经济需要关注的问题,因为在座的各位都是中国的大企业。大企业家既关心短期的经济增长走势,同时也需要关心中长期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限于时间关系,对于中长期国际领域,我只谈两个方面。现在进入主题。

对于过去两个月的时间里面,美欧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这场债务危机基本上可以说是三年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这是我对这场危机的第一个判断。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是多年来发达国家的负债消费。这种负债消费在2008年最终以危机的形式爆发,但是这场危机的爆发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场危机的根源。我们看到,美国、欧洲甚至包括新兴经济体的大国,对待危机的政策实际上是有问题的。有一种说法,就是美国跟中国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实际上采取了一个在政策导向上出现了相反的政策,就是错误的政策导向。为什么呢?美国人应该在应对危机,增加投资,来减少消费。中国包括亚洲其他经济体,应该是扩大消费,减少投资。但是我们看到,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欧美的国家全是在继续刺激消费,以负债消费为根源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在治理危机的时候是继续增加消费。而在另一方,本来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最终都选择了继续扩大投资。这种选择并非是决策者看不到或者意识不到,而是没办法的选择。因为对他们来说,要马上使政策见到成效,必须要按照原来的路径继续做,这是最有效的。但是这种做法的结果,在两年以后我们已经看到了后果。也就是说这种经济大国的经济刺激政策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反而我们看到经济刺激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那么在新兴经济体,我们看到越来越严重的就是经济过热,因为你是以刺激投资为土壤。相反,在欧美国家,我们看到这种刺激消费为主导,使得债务危机越来越严重。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他们在金融危机阶段,以及随着经济干预措施,只完成了一件事儿,什么事儿呢?把原来的私人债务给国家,政府通过对金融机构的救助,把金融机构欠的钱变成了国家欠的钱。金融危机证明了私人债务不可持续的话,那么把它转化为国家债务,现在证明仍然不可持续,这就是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一个基本背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主权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延续的根本原因。

面对主权债务危机,在过去两个月里面,全球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出现了巨大的波动,有人估计,整个股票市场的波动使全球股票市场缩水达到两万五千多亿美元。造成这种股票市场波动、缩水,看起来是股权债务危机,但实际上,我们说背后反映的是整个实体经济,就是经济增长乏力和经济增长前景不明朗所造成的。我们来看一下这张表,这是三周前美国对它的经济增长数据重新做的一个调整,上面这条实线,就是在以前公布的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底下这条浅色的线是修正的数据,这里没有使用增长率,而是使用了美国GDP的总额从这里可以看到,这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打击远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金融危机结束之后,政府干预所带来的结果,对经济刺激复苏的作用,远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小得多。这就使得全球证券市场背后波动的原因。我们看到美国已经陷入了第二个日本的道路。从这里可以看到,07年到2011年,是长达五年里面,美国GDP的总额没有增长。现在GDP的总额还低于2007年,长达将近五年的时间里面,美国已经处在一个停滞状态,这是证券市场投资者最担忧的问题,就是打击比原来的大,而复苏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劲。由此才能够解释为什么过去两年全球经济一直在复苏,美国经济在复苏,美国失业率仍然在9%以上的原因。从调整后的数据中看到了真正原因的来源。

对于面对这种债务危机跟全球经济增长的乏力,对待下一步解决债务危机,这已经形成了国际共识,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内容就是债务危机必须要解决。但是现在又面临着短期内经济乏力,需要更进一步的增加财政赤字,继续放松货币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知道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到了极限,财政政策放宽又面临主权债务上线的约束。这里就出现了尴尬的境地。主权债一方面需要继续扩大债务,这是实体经济这种复苏乏力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从中期内这种主权债务,也就是不断扩大的赤字必须要得到纠正,发达国家、欧美国家正在走纲丝的状态。从短期内,我们没法判定它,可能下个月,9月7号,奥巴马有可能推出新的刺激方案。从中期内来看,欧美国家要削减财政赤字,降低需求是不可避免的。发达国家要解决债务的前景,前景,短期跟中期内存在不确定因素,总体取决于政治因素,美国的政治因素受制于美国的明年总统大选,以及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博弈。欧洲取决于核心国家和外围国家,以法国为主的北方国家,以希腊、葡萄牙、意大利为主的南欧国家之间,在解决债务问题上的政策博弈,这种政策是他们民众以及政治家不断的导向的变化,近期内欧洲债务危机频繁的会引发投资者的心理波动,就是说法德W协议,马上要作出反映,法国内部某一个领导人的宣言,就有可能引发人们对整个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因此解决债务危机首要的是发达国家政治上的意愿,解决债务危机的意愿要特别强,特别是欧洲这一点特别明显。欧洲领导人、欧洲民众在解决债务危机上,进而也就是说对待欧洲一体化问题上没有强烈的,欧洲债务危机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

第二个解决债务危机的不确定性来自经济增长,因为主权债务危机要得到解决,必须依靠经济增长。如果没有经济增长,税基不能扩大、税收不能增加,靠政策的政治家的玩花样,拆东墙补西墙这种办法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经济增长实际上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底下可以看到中期内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我们整体上判断是非常暗淡的。按照这样一个逻辑,发达国家中期内必须解决债务危机,一旦解决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会带来什么结果呢?从国际上来说,解决债务危机有助于长期内全球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但是它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削减财政赤字,有可能降低财政总需求。我们看一张,发达国家目前仍然是全球总需求的主体,削减财政赤字,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的总需求会下降,发达国家总需求下降,会进而使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削弱。第二个带来的影响呢,就是通货膨胀和转嫁债务,未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而削减财政赤字,又面临国内巨大政治压力,比如削减养老金,削减各种各样的补贴,那么必然会遭到国内的反对,加上欧洲继续对南欧国家救护,北欧国家的民众的压力,这种压力又会阻碍财政赤字,这种压力过大,发达国家既不能靠增加税收,又不能靠削减财政赤字,最后就剩下第三种选择,就是转嫁债务。转嫁债务怎么转嫁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货膨胀。虽然美国、欧洲现在都不承认有这种导向,但是客观上这个可能性越来越大。从历史来看,美国在战后半个多历史上,不是没干过,而是多次干这种事儿,经济周期高涨阶段,大量借债。一旦发生危机以后,这种债务还不起了,那么通过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带来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就使债务被削减,因此有一个形象的说法,金融危机阶段,美国人完成了私人债务的国家化,那么在后危机阶段,美国人的主要任务是要把国家债务国际化。也就是说通过贬值这种方式转嫁债务,这在国际上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那么这样的话,全球范围内大家争议的问题,美国的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尤其是作为世界货币发行的地位,还能不能够维持,那甚至有此进一步推论,说中国要取代美国的什么全球经济地位,我个人看来,短期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个可能性不大。尽管美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在疲软,美国的财政债务在恶化,下一步美国人还有可能转嫁债务,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仍然是全球金融的经济的核心。我们看这张表,这是最新的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盯住美元经济体的数量在上涨,底下是盯欧元,过去十年是欧元唯一能够对美元构成挑战的货币,全球范围内,无论作为结算货币还是作为储备货币,美国的影响力、美元的影响力仍然是最大的。这就是我要跟大家汇报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短期经济增长的判断。对于2011年上半年的走势,大家都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国际组织都认为2011年将会出现经济加速。但是三个月以后,随着进入第二季度以后,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开始改口,到过去一个多月里面,人们开始进一步下降,就是全球经济整体上出现了一个复苏乏力的态势,跟年初相比,出现了一个很大的下跌。这是按照美国经济增长的数据,美国经济增长跟去年相比,已经是非常乏力了。这是日本经济,实际上我们知道日本是3月份发生地震,实际上日本大地震之前,日本经济已经陷入衰退,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第二季度受地震影响,又继续保持负的增长,但是日本判断随着重建开始,未来可能是逐渐走好的过程。这是欧元区经济,欧元区经济第一季度出现了强劲增长,第二季度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看到新兴经济体经济过热,这种经济过热按照六个指标来衡量分类,我们中国大致是处在这个位置上,就是处在经济过热的第二团队。就是经过经济复苏以后,经济体被公认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个火车头出现了整个经济过热的倾向。从下半年开始,新兴经济体普遍开始出现了经济的紧缩。这就是2011年上半年的情况,下半年未来几个月,全球经济将呈现低速增长的态势,但是跟多数的判断不太一样的,我们认为发生二次探底和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并不大,2012年发达国家经济体可能会略有加速,整体来看,未来12个月,就是一年12个月到16个月的时间里面,全球经济仍然是一个低速增长的态势。最新的估计,本周白宫对美国经济的增长继续下调,IMF有可能公布对九月份的估计,也对全球经济做进一步下调的预期。这是下调以前,截至7月份主要国际组织和机构对全球经济以及各主要经济体增长的预测,我们看到,美国经济原来预测今年的预测2.5%,今年只有1%点几,对明年的经济增长也会调到2%以下。对日本经济,毫无疑问今年肯定是负的,明年日本经济倒是有可能会走好,全球经济按照媒体的这种介绍,IMF会下调百分点,今年经济增长率全球会调到4.2%,明年会调到4.4或4.3左右。

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因素,我分为两类,一类是风险,一类是有利的。风险主要是三个,一个是欧洲债务,欧洲债务危机刚才提到现在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欧洲领导人,尤其是大国领导人对待解决欧洲债务危机没有形成统一的自始自终的一个立场,反复多变的表态,成为投资者心理波动的根源。至于未来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欧洲经济的持续增长。第二个风险就是削减财政赤字对总需求所带来的压力。第三个风险就是新兴经济体,虽然刚才谈到前面有我们专家谈到,巴西在本月,前几天开始降息,整体来看新兴经济体仍然走向紧缩的趋势。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第一个就是大宗商品,对于大宗商品,我们使用的词语叫做稳中回落,或者在高位波动。至少跟过去半年相比,大宗商品不太可能进一步发展,出现那么大幅度的上升。因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经济增长的趋势在放缓。就像方方先生谈到的,尽管美元编制的趋势会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但是全球对大宗商品需求的放慢,会压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的趋势。第二个有利因素,日本经济将会受益于灾后重建。日本从第三季度开始,日本灾后重建效应就会开始显现。这是日本的权威机构所作的描述。这是震前日本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多年来日本是强势日元跟通货紧缩由此带来信贷需求的疲软,长期利率处在低水平上。进入到震后,在日本震后未来几年内,日本经济运行模式有可能发生变化,从强势日元有可能会进入到弱势日元,通货紧缩可能通货膨胀。这样情况就是滞胀。为什么单独要谈这个问题呢?作为中国大企业家,需要对我们的近邻,尤其是日本,投资贸易往来的基础,经济运行模式要发生重大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对我们企业的影响会非常大。比如这里头在日本已经形成共识,未来几年内,日本产业空心化将会继续加重。换句话说,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是必然趋势。但是向哪里转?转向中国、转向南亚?还是转向东南亚?现在日本国内处在不确定状态。这种产业转移会给我们产业,对我们承接产业转移产生巨大的影响。最后一个有利因素,发达国家将会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从美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表态,2013年之前,美国会继续维持宽松的低利率政策,对全球经济增长是一个正面的作用。综合上述,消极的和积极的原因这种因素,我们认为在短期内,未来1年到1年半的时间里头,全球经济仍然是相对低速的态势,但是不太可能发生二次探底。

下面谈两个中长期的问题。作为企业家,需要继续关心短期的,同时也需要关心中长期的发展趋势。第一个跟中国经济直接相关的问题就是全球债平衡的问题,全球债平衡对经济增长是巨大的压力,但是过去这种观点又在回归,因为中国出口保持了去年高达30%的增长。这种增长不仅对新兴经济体高,对美欧也高,现在很多人质疑,全球债平衡,中国是不是狼来了,美国仍然有强劲的需求,对于这种现象,怎么来解释?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常态,我们看这张图,在这张图里面,上面这条线是私人部门的储蓄率,底下这条线是公共部门的储蓄率,一个国家储蓄率越高,消费也就越少。按理说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人应该增加储蓄,的确美国私人部门的储蓄的确在上升,跟金融危机前相比,已经上升了4到5个百分点,在美国曾经做过这种评估,在其他条件不便的情况下,美国的私人储蓄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美国的消费需求要减少1000到1500元,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已经上升了4到5个百分点,美国的需求为什么没有下降?为什么没有减少?就是公共部门的储蓄率。底下这条线是负的。意味着政府的储蓄是负储蓄,负储蓄在扩大,政府的财政赤字敢于抵消了消费的上升。随着下一步中期内,发达国家将要减少财政赤字,因此公共部门的负储蓄对私人部门储蓄率上升的抵消作用将会逐渐消失,因此我们说削减财政赤字,会使全球债平衡的压力逐渐丧失。在此,很多人讲这个东西只是一个洋名词,去年的时候,美国财长提出来,国际贸易收支占GDP的4%,当时我们没有接受。3个月以前,我们可能注意到这条消息,20国集团的央行行长会议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为解决全球债平衡问题,在今年马上举行的法国20国峰会上,将会具体讨论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全球债平衡,我们已经不再能够扛住我们不接受这个东西,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说发达国家总需求减少,那么其他地方我们能不能找到新的增长源呢?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被认为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能不能填补美国人、欧洲人留下的消费缺口?这在国际上是有争议。我们看到亚洲开发银行一周前的首席经济学家谈到,亚洲的经济增长完全可以留下欧美留下的消费需口,我们东方不亮、西方亮,美国人不要我们产品,我们仍然可以像危机前那样,像过去那样保持出口增长。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尽管这张表,两行在2010年所做的研究结果,虽然使用的是2006年的数据,但是跟现在相比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亚洲总出口的比例100%,其中区域贸易是52%左右,区域外占48%,这个比例才说得过去,至少区域内还没有占到一半以上,但是如果把出口进一步分解的话,分解成最终消费品跟中间品,那么我们看到左下角这个数据,令人吃惊的结论,就是亚洲的整个出口里头,用作本地区的最终消费品,连三分之一都不到。一个地区的整个出口,最终消费需求连三分之一不到的,如果是外部消费需求减少的话,依靠自身来带动经济增长,这是很难的。虽然中间品贸易有可能增加,但是没有消费需求,这个贸易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因此我们说如果美欧国家消费需求减少,那么亚洲很难来填补承担起拉动全球总需求的这种任务,因此我们基本结论,中国调整需求结构,进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压力降会是越来越大。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二点,我想谈一下中期内经济增长前景。这个判断是我们两年前的一项研究工作。现在来看,我们仍然坚持这个观点。中期内,5到7年时间里头,从金融危机结束之后09年5到7年时间里头,全球经济将是中低增长态势。包括国际组织,越来越多的人承认这一判断。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开始承认这个判断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发达国家去杠杆化,也就是说解决负债过高的这个过程,将是非常艰难的,并且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迄今为止,也就是说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解决债务去杠杆化的问题上,发达国家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一开头我们提到,过去两年的经济刺激政策,只是把私人债务国家化,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层面金融机构层面,家庭层面的资产负债表,这将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而在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方面,必然会带来总需求的下降,进而是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第二个因素,跟大家现在不关注的一个问题。甚至跟目前走势相关的趋势,但是值得我们关注,就是说随着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金融监管加强,全球融资成本中期内是上升趋势。过去20年中,全球融资成本是非常低的,如果放到200年的历史里面,这是一段非常特殊的低利率时代,原因就在很大程度上是跟过去20年全球金融自由化放松管制连在一起的。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强金融监管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包括去年的巴塞尔协议三新的推出,以及对金融操作层面、金融的机构、金融的交易方式、金融的工具,甚至对于中介机构加强干预,最终都会使过去20年的金融自由化开始转向。金融自由化转向,为什么会提高融资成本呢?我们看一个最直接例子,巴塞尔协议三,要提高银行资本金的比例,这毫无疑问就会使融资成本提高。在理论上,多年来金融自由化之所以能够压低利率,是因为金融自由化、把金融市场上的风险被认为是降低了,包括很多美国的CBS说,风险被拉长了,认为风险不存在了,结果金融危机爆发一块出来了。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原来认为风险被低估,让风险回到正常状态,这样融资成本必然上升。这是穆迪公司所做的报告,他们认为政府的推出,融资成本会提高7个百分点。随着经济逐渐回归到正常状态,全球融资成本会提升,融资成本提升毫无疑问会阻碍经济增长?大家都承认,未来得经济增长要从目前依靠化学能源向逐渐依靠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方面转化,这个方面不仅影响到企业方面决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以及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在这个过程过程中,我们认为这是非常艰难而痛苦的过程。在调整或者转型完成之前,经济增长毫无疑问会放缓。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说全球经济在未来中期内将是中低速的态势。相应的中国经济应该适应这种变化,适当的调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腾出更多的空间,把握更多的机会,来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来调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这样,中国经济财政保持一个可持续的增长。谢谢。(文稿来自速录,未经审校)    

点赞()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思科全球副总裁许良杰演讲2011-09-03

相关稿件

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预判一季度经济增速为8.0% 2021-03-25
全球旅游业将在变革与重塑中复苏 2021-05-20
社科院报告:五方面完善大型互联网平台监管 2021-07-10
李扬:双循环背景下的金融发展 2021-07-24
旅游绿皮书:微度假旅游逐渐成游客首选出行模式 2022-03-17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