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文字实录

2010-09-05 13:00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文字实录

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于2010年9月4日在安徽合肥举行。高峰将着重分析对比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以及美国企业500强之间的异同,并介绍中国500强一年来的表现。众多领导、专家以及商业领袖应邀出席了本次峰会。

主题: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

时间:2010年9月5日(上午8:20--12:00)

地点:世纪金源大酒店

以下为论坛文字实录:

主持人 刘东华: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台上几位嘉宾,可能大家也已经认识了,我身边的这位是埃森哲大中华区王波先生;美国飞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宁玲女士;吉利总裁的董事长助理宁述勇先生;安徽众城董事长吴锐先生;远东集团的徐浩然先生;何真临先生。

中国企业已经有全球化业务占到80%左右,两年之内将要开展全球化业务,还有6%,两年之内不会开展全球化业务,所以全球化它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不管你愿不愿意,其实它是我们生存的一个基本内容。我的主持方式非常简单,因为我的嘉宾都是富矿,含金量都非常高,所以我们就用轻松的方式触及真问题,同时台上台下也可以互动,大家认为特别关切的重要话题,待会儿大家也可以提出来。

第一个小段先请我们台上的每位嘉宾做一个简要的自己企业介绍,主要是你这个企业在全球化方面,你们的现状,我们先请代表企业的嘉宾,然后待会儿再请我们的律师和我们专门为企业服务的王总。

吴锐:各位嘉宾,领导,大家上午好。本人是安徽省众城集团董事长吴锐,我们众城集团是新加坡的有限公司,总公司成立于1993年,我们这个公司很特别的,我们经历了一场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还有我们也经历了2000年回到中国,开展的业务,我们同时也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的金融危机,所以我们这个集团是在危机中不停发展和成长的集团,我们主要有房地产、小额贷款、担保、贸易投资和培训,我们这个公司目前是安徽企业家联合会的副会长单位,我们还是新加坡中国商会的副会长单位,(2007年)本人荣获新加坡十大杰出称号,今天早上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各位进行交流和讨论。谢谢。

聂忠海:今天非常荣幸来到这里,最近几个月吉利也走向了全球,吉利是1997年开始做汽车,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从低端车、微型车逐渐专项B级车,以及多用途车,广泛的产品线开发。我们在2007年企业意识到,从原来的拼价格,去与国外的品牌展开竞争,这条路是以粗放式的经营方式,长远来说是行不通的。2007年我们进行了战略转型,从低价战略转向服务满意的产品优先,这就意味着吉利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在支柱创新的基础之上广泛开展自己的产品,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在国内有了八个基地,三个品牌,现在大家看到的吉利是我们企业的品牌,我想很多在车展上看到的,都会对吉利有一个全新的看法。吉利年来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在发动机,像我们的发动机等都得到了国际部的认可,并举办了研讨会。我们车也是获得了五型的安全小车,我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的创新机制获得了国家特别技术进步奖,证书是一个二等奖,所有这些内功,与我们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简单来讲,我们这几年,收留了变速器生产上,要求利用很好的创新的基础,有非常优秀的文化,优秀的国际化团队,也就是说吉利在短短时间过程中,我们吉利了一些能力,我们疼痛和国际的对手,像福特展开对话,也是在座各位,咨询律师团队给予很多的支持,在此予以感谢。

何真临:我觉得那么三一这几年,走出了一条符合我们特点的,扬长避短之路。我们先后在美国、印度、德国、巴西建立了生产和研发基地,另外三一在105个国家建立了我们的销售中心,三一的国际化理念,就是说用国际化的资源来提升国际化的三一。我们现在讲到国际化,用我们的优势去整合异国他乡的优势,然后构筑国际化的品牌。在工程机械领域,三一的供应面50%都来自于德国,比如说我们的柴油机,我们在德国的国际化就有效的缩短了物流的流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德国是一个具有优良的制造文化传统的大国。他们有产生世界一流品牌的这么一个文化氛围,大家知道在制造领域最强的并不是美国,是德国。如果德国愿意做的话,它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做到世界之一。同时德国又是一个产生顶尖人才的故乡,所以我们在德国建场可以有效的整合德国人才的资源,德国的管理技术资源,我们通过远程的这么一种手段,我们把外国的品牌,德国的品牌,中国的品牌,我们是带动一大批中国的工程师来进行研发,这样我们可以最贴近市场,又可以利用我们中国最广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所以我们研究的产品应该就是整合世界特点的,又具有我们中国的很多优势,那么最后我们在中国组邦,然后运到远洋,我们有效的利用了供应链的优势,以及德国制造业的优势,然后我们有利的运用了中国本身的优势,这几个优势叠加起来,就用国际化的资源来提升国际化的三一。谢谢大家。

主持人 刘东华:大家光知道三一厉害,不知道三一为什么厉害。这几句就让大家知道了一点点端倪。下面请远东集团的徐总。

徐浩然:谢谢刘社长给我这个机会,我和刘社长都是做传媒的。说起远东,我觉得可能大家觉得比较遥远,其实远东并不遥远,我们把它叫做是永远的东方明珠。第一个数字是一,一就是远东它是一个No.1的企业,(江新裴)他是第一个党代表;二、远东是在二十年的成长过程当中,远东安置了2000位残疾人,这是中国最大的一个民营企业;三是我们的三大产业,这三大产业之间看似毫无关联,我们拥有电缆、医药、房地产;四我们是一个有历史的企业,我们经历过四次改制;五是远东是一个幸福感的企业,因为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我们在六千多位员工当中,只有11对是离了婚的,还有三位已经复了婚。我自认为我们是一个已经国际化的企业,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国际化,因为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我们要从中国的No.1,要成为世界的No.1。

今天我被突然袭击的请到台上来,上台的过程就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过程。首先我迟到了,中国企业姗姗来迟,尤其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总是迟到的,这是我们的第一步曲,第二迟到应该坐在边上,后来边缘以后慢慢被人请到了位置,从迟到到观望者,再成为可能坐在中间的人,我觉得这是中国企业必然要走的国际化的路径。我希望我这个迟到成为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趋势或者是一个预言。

主持人 刘东华:看出这金话筒的厉害了,历史是我们迟到了,未来我们正在向舞台的中央走。刚才是咱们几位企业界的朋友,这位漂亮的女士她代表的是美国最大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律师事务所,飞翰律师事务所,她从2008年来到中国,来到上海,我们就请王女士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一下中国的全球化。

王宁玲:我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过来,我们飞翰律师事务所是中国最大的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专门做知识产权,现在有300多名律师,我们从事生物医药化学、电子、高科技等等,我们还做商业、版权,商业不正当竞争,刚才谈到我们中国要走向国际化,很多就是并购的问题。

我们飞翰律师事务所是2008年6月份在上海开办了第一个分所,其实事务所最开始做中国市场的时候,大概是2003年开始的,当时我从那个时候,已经接触了很多做知识产权的人员,从2002年,从2008年来到中国回来,我在北京长大,就感觉非常兴奋得一件事,看到中国企业有非常好的机会,而且中国企业现在做的非常好,特别是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昨天我有听国资委的副主任,还有王主席都谈到中国企业到国外,去走国际化的道路,其实核心的问题,除了人才以外就是创新,所有的创新,大家花了很多的经历到国外,融合国外的资金,融合国外的资源,建立我们创新的体制,或者是建立我们品牌的体制,我们后来怎么来往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说中国企业到国际化的道路上,除了我们的经营方面,各方面的人才方面跟上,有很多资源的利用,我觉得知识产权其实应该作为一个非常核心的任务来做,对于公司来讲,当您在创品牌的过程中,当您在创新的过程中,如果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是为中国的企业来服务的,飞翰律师事务所来到中国,也是秉承着在你品牌建立和加强的过程中,帮助您提供策略,来让您的公司做的更强、更好。这个律师所有30多位的中国律师,加上我们事务所的合伙人,能够在您走国际化的道路上,为您提供很好的服务,谢谢!

主持人 刘东华:谢谢王女士,中国的国情和现在的发展阶段,尤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其实现在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原来我们企业界也有朋友说,率先模仿就是创新,改革开放初期确实是这样,我们善于向全世界学习。但是等你有了一定实力以后,等你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之后,你就会发现,如果你创造的东西经常被廉价,甚至无价,被别人拿走,肯定你也会觉得受伤害,所以我们肯定是走再一个越来越看重知识产权,越来越保护创新的过程中。而中国的优秀企业肯定在这方面要起一个典范的作用。

王总其实今天的价值,我应该肯定是最大的,各个企业家代表是自己的企业,埃森哲是为中国大企业提供服务,原来是提升这些大企业的绩效,在全球化方面,埃森哲大中华区的主席讲得非常好,也非常重要。但是时间太短了,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昨天每个人的面前应该都有,(李邦)主席发言的一个摘要,他昨天只讲了几分钟,我觉得这里面的含金量是太大了,我想李总的时间比较短,今天我们可以给王总的时间长一点。您站在全球之间看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路径,就是中国企业全球化,它可供选择的路径有哪些代表性的路径?然后最大的难题、挑战是什么?包括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应对之策,你站在比较高的视角,根据你对大家在座的需要的理解,表达一下咱们埃森哲的价值。

王波:大家好,我把我们公司稍微介绍一下,尤其是从全球化、国际化介绍一席,埃森哲公司是全球一家领先的城市管理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我们也是全球五百强之一,昨天我也看到了,中企联报告后面也附一个全球五百强名单,我们实际上也是一家企业,只不过跟很多企业不太一样,我们是从事一家服务性的企业,很多人不太理解,说你做什么?我们结合中国这个特点,总结了八个字,我们是汇智、明道、利企、治善,我们这个企业呢,全球五百强诞生,我们跟其它企业不太一样,我们没有产品,没有硬件、没有软件,我们主要是靠咨询,当然我们也是一个跨过企业,同时我们自认为也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从两个方面讲,一个在全球我们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30个子公司,我们的客户是全球财富五百强。全球化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刚才实际上远东的孙总,对中国目前全球化所走的道路,以及现状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我们从现在来看,中国的企业大部分的企业,还是处在一个迟到以及是刚才我们叫边缘,大部分企业还是这样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对于全球化,一方面大家都有这样的宿愿,热情也很高,但是也有困惑和误解,我们有很多没有搞清楚的东西。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年跟中企联合作,做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的报道,因为我们接触了,刚才中华社长说了,我们的客户基本上还是中国五百强这样的客户,我们在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这几年中国的企业,都有走出国门的冲动,实际上从客观讲,也都有这样的需要,但是很多企业实际上最基本的问题,实际上不一定想的清楚。比如什么叫全球化?实际上我们在跟,甚至是包括我们现在中国的企业里头,在全球五百强中占前50名的这样的企业,实际上都不是五百强。他们经常会说,你们经常讲国际化,虽然他们自己也在说,都挂在嘴上,但是什么叫国际化的企业,怎么叫一个全球化的企业,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实际上没有搞清楚。再一个全球化的目的是什么?就像柳传志董事长昨天谈到的,他们联想全球化之路,第一个要想清楚你的战略,战略无非就是回答你要做什么,怎么做,但是这个问题显而易见的做什么事情,但是恰恰是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不一定能明白。另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企业自身处于一个什么地位,除了全球化的愿望以外,我自身的能力要求是什么?我自己的能力准备状态是什么?实际上很多也不是太清楚,当然还有其它一系列的有意思的,也是中国企业有意义的问题,我也希望在下部分的讨论中,跟各位嘉宾一块儿探讨。

主持人 刘东华:埃森哲在中国提升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在证明着中国企业进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乃至于全球化的速度。当然了,如果站在一个比较高的界面上说的话,那中国企业从国际化到全球化,就是基本概念,真正想清楚的,不见得太多。但是我觉得今天还挺巧的,吴总的企业是不是也是民营企业,今天坐在这儿的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吴总是个例外,他在新加坡呆了多年回国创业。现在国际化、全球化做的还不错,为什么?所以有的天天在说,或者说你要不说全球化,好像就有点土,但是说了半天,但是不见得真弄明白,甚至有的战略也不见得想清楚,比如说以前在企业家层里面是一个特别土的人,其实吉利集团在中国做的时候,大家知道它做汽车,吉利进步非常快,在中国也是很艰难的事情,吉利大学民办大学也非常成功,但吉利大学就看李书福他早年的战略,吉利大学就是为自己做汽车培养人才,就是这样的动机做了吉利大学,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综合性非常成功的民办大学。

我想咱们就把大家的智慧,吉利已经不算是一个麻雀了,解剖一下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个事,因为它是实实在在的全球化重要的一步,在分析它,解剖它的过程中,也比较一下自己在全球化方面,但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参照系,(三一)做的也非常好,所以咱今天主要聚一下焦,解剖一下吉利。

何真临:国际化之路,对中国来说,应该说是一个漫长之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企业发展的现状还是很长的路。我们为什么不走并购之路,我们主要是觉得对中国企业的自知之明,我们并不是妄自菲薄,我们觉得中国的企业要走向世界,我个人觉得有五大陷井:第一个陷井是文化陷井,八十年代,日本大有重并并美国之势。第二个是法律线。第三个是管理线,中国的企业能够管理世界级的企业吗?我不能说完全不能。但是我们也有自知之明。我们一旦购并一个企业之后,它那个刚性是存在的,如果一旦遇到经营型风险怎么办?所以(三一)这些年走出了符合我们自己的道路。我们还是比较稳健的。有这么大的勇气、胆识能够把世界知名的沃尔沃都收回。未来的时间还很长,我相信,李书福先生凭他的智慧,凭他的团队,能为我们中国人脸上人争光。

主持人 刘东华:他其实是在用(三一)来批判吉利,因为他说的五大陷井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在差不多十年前,海尔刚刚到美国(南卡州)投资建场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驻美的记者,写了一个忠告张瑞敏,后来我把忠告稍微柔和了一下,咱提醒。后来张瑞敏让海尔中层以上的高层反复学习、反复讨论,后来做了海尔国际化的专题,在中央电视台一年之内做过两次,都用这篇文章作为开篇。实际上刚才姜是老的辣,何总的话说李书福勇气可佳。十年前我们和央视对话,搞了一个专场,当时李书福就跟大家说他的汽车梦。包括李东升,包括东方集团还很厉害,就一批特别有远见的民营企业家,对李书福最高的评价,勇气可佳。机会没有人看好,结果十年之后,李书福冒了这么大一泡,本来大家以为是开玩笑,后来居然把疯话变为现实了。我觉得何总从另外一个角度,全球化确实有不同的路径。我估计何总是待会儿说呢,还是现在要回应一下。

何真临:中国有一句理念叫条条大道通罗马,我刚才是想把(三一)的经验跟大家分享,所以我再一次声明,勇气可佳,智慧也可赞。

宁述勇:我才加入吉利两个月,就我来回应您的问题,从李书福董事长到全体的高管,对我们面临的困难是有充分的准备,充分的准备,我们董事长也讲了,现在我们只是拿到了一个登山证,真正要爬这个高山,面对各种困难,大家必须以开放思想,解决各种困难。从我本身来讲,越来越佩服他,他的汽车梦是非常坚定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坚定不移的并购沃尔沃。我们普通人的心理去看他的话,可能难免对他的言语、行动有一些不理解的东西。这是我对吉利现状的了解。

主持人 刘东华:对宁总来讲,他代表吉利,但是他更多是代表吉利来学习,所以他比较谦虚。

徐浩然:我们东华社长不是做企业的,但是他给很多企业家带来了智慧,他不是做主持人的,但是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主持人,尤其在舞台上我经常折服于他。实际上我非常同意何总说的一句话,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们中国的企业化可以分为四种路径:第一、国际购并,现在典型的吉利模式,包括以前的联想模式;第二种模式是海外的业务扩张模式。第三种模式是刚才(三一)这种,也是渗透的模式,我们说三一包括海尔、海信都是这种模式。第四种模式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模式。那么这种模式现在多一些,实际上我觉得一个企业,我们经常比喻它是一棵树,这个企业它的战略就是树干,战术是树枝,品牌是树叶,它的企业文化是树根,利润是果实,但是这棵树在中国活的很好,是不是它迁移到别的国家和地区仍然能够活的很好呢?我们看到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我们现在发现,中国这个国家是个(制造)的工厂,中国企业和中国社会上演的每天惊心动魄的事情都是大片,十年前我们说很傻的企业家,十年后都非常了不起。所以我们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其实中国早就国际化了,某种意义上市场都国际化,但是我们都是粗放的国际化,因为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没有跟上,比如说我们技术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文化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包括品牌的国际化。我们也在思考,比如说吉利收购了沃尔沃之后,若干年之后,会不会吉利点吉利,是吉利带动沃尔沃跑,还是沃尔沃带动吉利跑。我们作为品牌的研究者,我特别的痛心疾首,中国企业五百强里面,目前在世界五百强里面占据了多少位置呢?中国企业在世界品牌一百强的版图里面有没有?最新的榜单里面还是没有中国一个企业。有58个是美国的,31个系欧盟的,7个是日本的,那么在金融风暴之后呢,亚洲整个国家占世界品牌一百强里面只占了1个,所以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当中,品牌虽然说只是一个企业管理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品牌的背后是什么?它是人才,它是文化,它是管理,它是一切技术的核心竞争优势,中国只能说是一个经济的大国,不能说强国,中国是一个制造的大国,不能说强国。我们现在还是迟到者,我们还是边缘者,希望有机会能够像我一样,做到中间。

王宁玲:我其实也是非常祝贺吉利公司,我第一次听到吉利公司关于沃尔沃的案子,我听李书福先生,也是因为吉利,这件事在美国影响蛮大的,我因为知道这件事之后呢,就看了一些文章,李书福先生,我对他没有太了解,但是我看了他一些文章,但是我记得有一句话他说的非常好,也是体现他的一个个性,他就讲,出去办厂房,去修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这个非常好做。他说看不见的东西实际上是最重要的,看得见的东西实际上一点也不重要。从我做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讲,知识产权是一个无形资产,很多的企业,尤其是我回国看到很多的中国企业,企业的老总看到的是什么?我每年要建多少厂房。可是他忽视的是一个从最最基本的东西,把中国的知识产权做起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谈到中国企业到国外去,珠海在芯片做的非常好,是一个高科技的公司,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就是因为自己技术上,经营上做的好,要走国际化的道路,然后到美国就会被调查,被告。我们事务所就代理了这个公司,在美国当时是排第二,被美国排第一的公司告了。告了之后,我们中国企业这边换个产品做。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企业,甚至有些小的中国企业遇到诉讼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说我们换个名字去做,这就提到了品牌。品牌的重要性,就是有这个持之以恒的信念。我想李书福先生的信念是非常强的。我想跟大家讲的一个事实是这样,最后我们代理的案子,和美国排第一公司是和解了,是因为它的新一代的产品,它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打倒了美国的市场。

其实我们中国公司在走国际化的道路过程中,当你在谈收购并购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知识产权的调查,对你整个谈判过程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国公司在扩展市场的过程中,看一看自己的产品在之前设计的时候,特别在最开始研发的时候,你就想一下,去做一下这个调查,看我们的产品如果以后过去会不会侵别人的权。

最后我想提的是中国公司建立自身的能力,因为我是知道去年6月份,中国政府颁布了知识产权的战略,现在各个企业的都在层知识产权的战略,其实战略非常重要,而且战略的核心就是要实施出这个战略。我今天提这么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当我们看数字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看一下它的质量。我感觉中国企业现在很多企业更多的是,我们一年多少个数字,多少个专利,其实这种数字的问题,当然我们是要看,但是如果在制药的领域上,你有100个专利,负责没有一个专利能够顶告别人的挑战,像这种没有质量的专利,拿出去就是一张废纸。所以我们非常希望中国企业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专利,而且能够拿到自己的品牌和专利,五通过跟别人做一些许可方面的贸易,来让知识产权真正起到它的作用,就是你到全球化的一个问题。

何真临:刚才王女士和浩然先生都提到了品的国际化,我记得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如果说质量产生的是价值,那么品牌产生的是超价值。我们提到品牌,我们会首先想到什么呢,知名度、美誉度、品牌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理解应该是超价值。我们本身的体量并不是最大的,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在中国机械行业,我们的市值是No.1。市值蕴含着什么?蕴含着利润。如果投资者不看中你的现在,不对你的预期充满希望的话,他会买你吗?会投向你吗?是每一位投资者对你的认可,所以我个人接着王女士和浩然先生的话来说一下,品牌最重要的属性必须是超价值的,品牌重要的属性必然是溢价。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要有雄心壮志走出去,我们走出去不单纯是到外面去销点东西,战略外面的市场,根本的是要发扬我们中国品牌的优势。

吴锐:一讲到全球化,一讲到多元化,这是很多年的话题,觉得好像全球不全球化的话就没有前途。我要考虑作为一个大企业全球化,建立这样的战略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三一重工和吉利公司比起来,我们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后经济危机的过程当中该怎么做呢?刚才我们这位律师小姐也说了,包括我们三一重工也提到了,那么我们除了徐总说的四条路以外,还有第五条路。我们大部分是跟三一和吉利比起来是中小企业,我觉得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国际化的视野,然后我们要朱主任说了固本强基,首先我们要建立国际化的视野,在后危机时代,比如说有一些企业,有一些品牌,很随意的走出国外,或者把你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企业推广当中,反而对企业不好。我们感觉到,包括李书福收购吉利都是我们民族的荣耀。作为我们本地的企业,比如我们安徽有一个肥西老母鸡,我很难想象,现在肥西老母鸡的连锁店,去和麦当劳、肯德基进行竞争,这是难以想象的。我们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国际的视野。我在新加坡金融危机的时候就在新加坡,当时是国际贸易,受到冲击最大的,我们的贸易量在一个月之内,1997年的9月份,我们的贸易量就下降了70%,也就是说只有原来的30%的贸易量,这是在新加坡的经济危机,到了2008年中国经济危机的时候,反而我们企业,我们集团的业务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国政府很快的就出台了应对措施,我们的营业额和营销收入反而是增加了。从我的角度来讲,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我觉得经过新加坡的发展,中国的市场是很适合我们的。但是我们也不能闭关自守,我们要了解到,包括我们大的企业,他们在走全球化之路的一些管理方法,一些手段,我们要进行学习,同时把它运用到国内的管理过程中。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我来讲,看大企业走全球化之路。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在全球化之路过程当中,缺少需要弥补的是什么?一个独立的企业个性。尤其是我们的一些机械行业、汽车行业,经常说我们要走全球化,我们要发展,我们需要资源的优惠,需要政府的支持。我们的一些大企业,五百强企业占了80%的经营资源、银行资源,政府资源,仍然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优惠的政策,我觉得缺少了自己企业实力的自信。在新加坡的时候,政府它是很少去干预企业做什么的,企业也很少说,会在一些场合或者说跟政府交流的过程中,说我需要政府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来支持我们研发,支持我们税收,企业就是做企业的事情,政府就是做政府的事情。所以我想在全球化的后危机时代,作为我们小企业来讲,中小企业来讲,建立全球化的视野,作为我们大企业来讲,建立独立企业的人格,也就是说我们有本事,我们自己开船出海,能够取消政府保姆式的服务,把更多的优惠政策,更多的社会资源,向我们这种中小企业来倾斜,让我们平等共同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 刘东华:站在中小企业的立场上,表达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下面请我们王总还是站在群山之颠。

王波:刚才说吉利收购沃尔沃评价一下全球化。首先我觉得,刚才何总一再强调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国际化的趋势。因此我觉得吉利收购沃尔沃,未来许许多多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道路。从迟到者、边缘者走到中心,当然现在我说句公道话,吉利现在不是中心,但是起码走到了世界媒体的中心,这也是一个进步。

另外一个我想,就是说全球化,我刚开始第一个谈到了,全球化实际上从我们看来,是一个企业逐步它的经营和业务,依存于全球的市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全球的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和运营能力这么一个过程。因此,实际上全球化并不是一个事情或者是一个收购事件,说明吉利原来是一个中国的民营企业,一下收购了跨国企业沃尔沃,吉利就变成全球化企业了。我不知道李书福董事长怎么想,但是我想它也一定有这样的认同。那是不是一个企业它的业务,大部分都出口到国外,是不是它在国外买了很多资源,是不是它在国外建立了很多分支机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随着中国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是能够独善其身,因此很多企业有点飘飘然。一夜之间,觉得自己是全球化企业。因为我已经在国外买了资源,收购了这个企业,我在国外建立了沃尔沃分支机构,我甚至上了财富五百强。实际上全球化,更多的从业务的依存度。刚才谈到了,你的产业布局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企业运营管理能力,是不是适应全球化,这是很重要的,当然中国的企业大部分,由于是迟到了,或者边缘化,因此我们看到在全球化这个阶段的过程中,我们很多的企业实际上运营我们的全球化能力是滞后于我们对全球化的依存度,这个事情实际上在未来很快,我们企业已经意识到,全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可以叫跨国企业,但是还没有一个品牌能够是称之为全球性品牌,还没有一个企业,或者是没有几个企业,你真正在私下跟跨国企业,同行在谈的时候,他们真正佩服的。所以我觉得全球化意识,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我想从收购兼并的角度说说。中国企业这几年在国际的收购兼并,实际上是占据了国际收购兼并市场的重要位置,但是中国的企业我们看到,就是对于收购兼并实际上大部分从心理准备、能力准备是不充分的,当然看到很多的问题,就是比如说刚才讲的战略问题,是不是在收购之前想好的,我为什么要收购?收购以后跟我们现在企业,未来整体的战略布局有什么关系?更重要的是,尤其像吉利这样的公司,已经收购了,实际上收购交易成功了,不代表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了。这个收购和兼并,我们一再跟企业讲,可能是由于我们是管理咨询的角度,我们不是从交易的角度看,收购兼并是有一个生命周期,它不是说交易完成了,收购就成功了,价值就实现了,更多的价值的实现,以及对成功的衡量,是在收购以后,基本上是一年或者三五年以后,你是不是翻过来看,是不是实现了当初收购的初衷,是不是实现了收购的价值,是不是把被收购的企业,作为你整个企业战略和经营的一个有机部分。当然,我也理解在这个阶段是中国现阶段能力问题的一个现实,但是我们必须要改变这个状态。

第三个问题回到了东华社长刚一开始谈的后危机时代全球化,后危机时代不是危机后,我们更准确的说,也许是2009年金融危机后,但是经过这个危机是不是过去了,大家今天都还在探讨,美国是否存在二次探底。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的企业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现在在这样一个多极的世界里头,我们的生存,我们的发展,不是能够独立完成的,我们都依赖于国际的环境和我们在全球化企业的里头,因此我们在危机过后,或者上一次危机我们没有受到影响,不代表我们会平稳的走下去。下一次危机以各种方式都可能会不期而至。我们对危机、困难挑战不足。我想站在一个给企业服务的角度上,给致力于走向全球化的企业提一个忠告。谢谢!

宁述勇:第一、要不要全球化,看自己的战略,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国际化,我们有这样的一个使命,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一系列的并购,现在也确实已经结束了,从品牌管理的角度来说,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因为他们的定位不一样,吉利本身也要走向国际化,首先要进入新兴市场,不是欧美的成熟市场,我们沃尔沃是主打成熟市场。另外沃尔沃有知识产权,我们首先要证明我们自己有很多的研发,有很多的专利,我们是一个诚信的企业。所以说,在整个的过程中,知识产权我们有一屋子的文件,所以对企业来讲,我们觉得说,从吉利本身来讲,并购沃尔沃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为了喧嚣一时,是我们企业的战略,是我们深思熟虑考虑好的,我们的使命也不是纯粹的要达到一家属于中国的跨国企业,我们的视野是一个属于全球的全球公司。谢谢各位。

主持人 刘东华:谢谢宁总,我给宁总打的分比较高,他已经把握了灵魂他才来的。其实我们今天只是借吉利说说事,吉利、三一都是大企业,只是创业者有一个顽强的意志,然后就这个顽强的意志逐渐的找出了一个让这个世界能看到的一种载体,不像现在咱们这些大型国家公司,庞大的资源,是在全世界都是巨无霸,在体量上,但是正像王总所担心的,可能那些没有那么强大。其实我最后想跟大家讲的几句话,我们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化之路,更像刚才吴总说的,对于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全球化,是国际化,而国际化也不是为了好看,为了追求一个表面的东西,而是你自然而然,你就是为了生存发展,你现在就是在一个国际化的前提下,市场已经是国际化了,要素的流动是国际化的,你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整个人类,没有过的十三亿庞大的消费力量的崛起,你要为他服务,而且你的竞争对手也是国际化的,如果你自己没有这样的核心能力,就刚才王总说的主要是个能力,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活都活不下去,你不可能有未来。还用吉利说事的话,你说李书福想并购沃尔沃,你知道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吗?2002年,2002年吉利是什么企业?吉利并购沃尔沃是李书福汽车疯子他长远汽车梦的一个战略的必然结果和必然选择,按照他的战略,他将来要成为全球最了不起的汽车企业,它是自然而然的。当然如果从企业要全球化,并购是最惊险的跳跃。

我记得在若干年前,在EMBA的课堂上,有人问刘总联想的并购,当时刘总就说,我真的没有想到TCL这么大的动作,有这么少的准备,就是他的预案可能发生几十个问题,他会准备几百套方案,所有可能发生的,他都准备到位了。这次吉利,李书福打造的形象人家就把他当成一个农民企业家看待,但是大家不知道他为并购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大家看到的都是皮毛。一个企业一二十年能够做到这么大,其实有非常深厚的积淀的。我们今天谈的话题非常大,全球化、后危机,大家我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我们要坚实的站在地面上,一定要脚踏实地,所有的未来都是从最坚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再次感谢我们台上的几位嘉宾,谢谢大家。

点赞()
上一条:数字化时代的商业未来文字实录2010-09-05
下一条:金融变革与企业成长论坛文字实录2010-09-05

相关稿件

王志乐: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仍面临挑战 2016-06-26
但愿海外企业多出“稳增长”的新闻 2012-01-08
以“离岸”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2022-01-25
创新:中国企业世界路径 2012-01-08
创新:中国企业世界路径 2012-01-08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