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2022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发布:内销触底出口下降

作者:本报记者 许意强 2023-03-04 11:56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2022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发布:内销触底出口下降
  3月3日,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指导、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编制的《2022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在京发布。2022年,家电销售整体增长失速,但消费升级并未减速,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拉动市场结构向上提升,高品质、高性能已经成为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识。

  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执行副主任吴海涛为发布会致辞,对于家电市场表现欠佳的原因,他认为,过去三年家电消费下滑与新冠疫情之间关联密切,疫情的冲击一方面直接影响到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导致消费者信心大幅下滑,以及防疫政策给线下消费带来的不便,对居民实际消费意愿形成了抑制,造成耐用品消费的集体推迟。但是随着年末防疫政策重大转向,新冠感染规模快速达峰,在短暂的消费场景缺失后,居民消费、商务活动和社会流动性正在超预期恢复。对于目前行业走势,吴海涛认为,叠加疫情3年导致的低基数,基本可以判断2023年在外需走弱的形势下,国内消费市场的复苏将为家电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

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执行副主任吴海涛


  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研究部部长宋敬学对《2022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进行了解读。2022年家电内销市场传统品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风口型品质家电增长态势良好。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家用电器内销零售额7307.2亿元,同比下滑9.5%。家电出口受到全球通胀、俄乌冲突、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家用电器出口336645万台,同比下降13.0%;出口额5681.6亿元,同比下降10.9%。

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研究部部长宋敬学


  彩电价格与销售双双走低 空调能效提升 冰洗均价上涨

  传统大家电中,彩电持续受到移动终端屏幕的冲击,并在下半年市场价格走低影响下,销售规模呈现两位数下滑;洗衣机由于消费者替换购买有限,销售下滑幅度也超过10%;空调市场在三季度由于高温天气,当季销售出现大幅增长,下降趋势有所缓解;冰箱市场相对平稳,受益于均价提升,全年销售额降幅相对较小;趋势型品类中,冰柜产品销售额与去年基本持平,干衣机由于消费者接受度提高,全年销售实现10%以上的同比增长。

  在整体收紧的市场环境下,一些趋势性的产品由于精准对接消费者的新需求,也呈现出较为稳健的增长,比如彩电市场上超大尺寸电视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MiniLED电视和高刷电视也实现了较好的增长。白电市场上,具有除菌功能的多门体健康冰箱保持增长,超薄嵌入等卖点受到热捧;洗衣机继续向10KG容量集中,智能洗护功能份额继续攀升;空调产品中

  搭载舒适性送风功能的产品增长较好,能效等级仍是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由于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能效标准不断提升,线下市场数据显示,一级能效空调的零售量比重达到76.7%,较上年同期增长7个百分点。

  洗碗机溢价提升 集成灶增速放缓 集成化带来厨电新增长

  厨电行业作为与房地产市场相关性较大的家电子板块,2022年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2022年厨卫电器整体市场规模为1830.9亿元,同比增速为-9.5%。传统大厨电(烟灶消)市场持续承压,产品趋势方面,油烟机吸排功能进一步得到强化,燃气灶围绕火力的提升展开升级;热水器、净水器市场恢复乏力,台式微波炉、蒸箱、烤箱市场受嵌入式影响进一步萎缩。作为新兴品类的代表,洗碗机全年仍维持了正增长,本土化、节能化、多功能、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带来了更多的产品溢价,作为新增长曲线的集成洗碗机销售额占比已超过10%。广受瞩目的集成灶品类三、四季度出现同比下滑,全年增速放缓,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但产品结构、核心功能及智能化等维度全面提升,烟灶蒸烤款集成灶快速增长并成为市场销售的主流。集成化、套系化已经成为厨电领域重要的发展趋势,由集成灶、集成烹饪中心、集成洗碗机形成的套系化产品,通过对既有功能模块的系统整合与拓展,发力场景化,给处在横盘调整期的厨电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方式。

  生活家电线上销额超八成 空气炸锅洗地机获增长

  在消费需求整体走弱的2022年,生活电器全年销售规模同比下降6.4%。疫情三年生活电器线上渠道有效弥补了线下消费场景的部分缺失,销额占比逐年走高,2022年超过80%,社交电商成为推动生活电器线上销售的重要平台。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以性能优化为基础的均价上涨成为普遍现象,但功能单一、日常使用频率较低的品类,市场萎缩幅度较大,而品质类、趋势类的产品仍然获得了较好的增长。空气炸锅迎合了低负担饮食的消费需求,在社交媒介的大力传播下,近三年获得高速发展,2022年双线市场同步增长,同比增速高达58.1%。清洁电器中,洗地机契合了中国家庭的使用习惯,作为生来即具备消费升级属性的新品类,三年疫情恰逢发展机遇,迅速完成了从品类导入到百亿规模的成长过程。2022年伴随着竞争白热化,洗地机市场均价下探,产品技术不断改进,早期被人诟病较多的问题逐一得到改善。目前清洁电器作为风口上的家电品类,市场潜力还在不断释放,产品形态不断变化,品类创新、功能创新、使用场景创新推动着行业向前发展。



  渠道多元化碎片化 线上高价值产品份额增加

  过去三年疫情对我国消费阻力明显,叠加家电产品的低频消费与弱周期属性等多重因素,家电行业规模增长停滞。在销售渠道层面,传统的线下“人货场”模式向线上“人货场”模式变迁。2022年我国家电行业线上市场零售额规模为4226.6亿元,贡献率为57.8%,较去年同期提升6.2个百分点。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兴渠道的崛起瓜分了传统电商的市场份额,加速了家电渠道碎片化进程。新兴渠道通过内容输出,影响着用户的生活方式、兴趣和爱好。线上渠道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产品结构也实现升级,“高价值”产品在线上的份额不断增加,其中原因一方面是高净值人群消费习惯向线上转移,另一方面企业也通过在线上更多地销售高附加值、高端产品来缓解上游传导下来的成本压力。面对由消费趋势所带来的零售业态变化,家电企业需要直面用户消费升级,占领用户心智,从而更好地激活市场。从过去追求规模化出货,到如今深耕不同圈层用户,不变的是围绕用户这一中心,努力探索和推动渠道的多样性、专业性,以及不同渠道间的互补性。



  内外驱动助力行业回稳 套系化场景化加速发展

  2023年,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支撑下,家电国内销售规模有望“企稳回升”。首先,短期内消费意愿的恢复和提升,房地产市场预期和信心的回暖有助家电消费回温;其次,中长期来看,城镇化进程继续推进,部分家电保有量仍有较大空间。而中国家电企业坚持不懈的创新,则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内生动能。从市场监测的家电品类数量维度分析,家电品类的队伍不断壮大,尤其是厨房小家电和个护小家电,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激发了品类创新的活跃度。产品性能方面,消费者的需求从“基本型”转向“高配型”,视听感觉佳、舒适性强、低噪音、高转速、智能性优的家电产品尤其受到消费者欢迎,这一趋势在成熟的大家电市场尤为明显。在单品性能提升的基础上,家电单一品类之间的壁垒正在被打破,套系化、场景化在企业的竭力推动和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之下加速发展。套系家电不仅外在表现于设计风格、外观样式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内在系统层面做到流畅的统一交互、互联互通和信息流转。场景化则是对家电套系的家居化升华,家电和家居环境、用户的居家活动形成有机互动,以产品功能为基础,又能对消费者不断成长变化的需求提供即时的解决方案,家电和家居、家装之间的壁垒被破除,形成一个为消费者提供智慧生活的整体。


点赞()
上一条:国网永泰县供电公司召开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2023-03-04
下一条:长庆油田输油三处:“三到位”拧紧春季安全“弦”2023-03-04

相关稿件

2021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发布:行业稳步增长,新品类拉动大 2022-02-28
《2022年中国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发布:市场同比下滑11.2% 2022-08-18
2022年中国家电行业三季度报告发布:Q3实现环比修复 2022-11-11
2022中国家电行业年度峰会暨“好产品”发布盛典召开 2022-12-27
2022年中国家电一季报:开局略显低迷、价格走高市场升级 2022-05-12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