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步入攻坚期

作者:熊园 2018-03-20 10:4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次阅读
 
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步入攻坚期

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我国楼市从严调控的主基调没有改变,但与去年相比调控重点有所不同,今年将成为房地产长效机制取得突破的关键一年。

  自2016年三季度末本轮调控开始以来,可以清晰地看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会议各类文件,都在严格执行着“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的总思路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总定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予以延续。换言之,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保持很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方面,近期,住建部提出抓好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兰州、南京、合肥等城市出台了放松部分非核心区域限购、放松高层次人才限购、支持改善型需求住房购买等举措,其实就是因城施策、差别化调控的体现,旨在让调控效果更为精准。

  另一方面,“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贯穿始终,一再表明了国家遏制投机炒房的决心。特别是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最近的官方表态来看,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短期难以看到放松迹象。

  不过,考虑到三四线城市商品住宅去库存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继续把“因城施策去库存”作为工作重点,而是提出“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具体举措包括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等。这一转变意味着今年房地产调控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其一,尽管去库存不是全国的重点,但正如2017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所要求的,库存仍然较多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要继续做好去库存工作。梳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不少省份列出了房地产去库存的具体目标。

  其二,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我国棚户区分别开工601万套、606万套和609万套,超额完成了既定的1800万套的目标。按照计划,今后三年将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万套。今年要新开工580万套,相比过去三年每年约600万套的规模只是小幅下降,这将对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形成支撑。

  其三,租购并举有望成为今年重头戏。十九大之前,多个城市已着手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租”放在“购”的前面,凸显了租赁市场的重要性。今年以来,各地陆续出台“租购并举”相关举措。可以预见,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住房租赁市场的各类业态,将迎来较大的发展契机。

  综合来看,本轮房地产调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的基础上,今后的调控手段和调控目标会有微调。未来,如果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长效机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果广大人民群众还没能得到安居宜居,放松房地产调控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点赞()
上一条:国际投资界人士积极评价中国修宪:中国深化改革带来更多机遇2018-03-20
下一条: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2018-03-20

相关稿件

房地产调控持续深入 东莞“莞八条”落地 2021-08-03
房地产市场趋势怎么看 2021-12-29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亚洲房地产市场呈稳步但不均衡的回暖格局 2021-03-29
中央层面频提房地产 新一轮楼市问责力度不减 2021-08-11
未来房地产将走向何处? 2021-12-10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