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产煤不见煤 智能化煤矿建设渐入佳境

2023-04-24 13: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次阅读
 
产煤不见煤 智能化煤矿建设渐入佳境

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展柜前,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参展代表祝菁正在向参展嘉宾及客商介绍:“我们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煤炭从输送带清洁高效地运至火车,在煤炭矿区基本看不到煤炭,灰尘也显著降低了,实现了‘产煤不见煤’,天蓝云白草地绿。”这是发生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十七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下称“榆林国际煤博会”)上的一幕。展会上,自动化、智能化的采煤设备依次陈列,数字大屏上跃动的一条条生产数据,彰显着我国煤炭工业正迈入智能绿色发展的快车道。

截图20230424133229.jpg

曹家滩智慧矿山井下的中央水泵房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巡检。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当煤矿遇上无人驾驶

据悉,本届榆林国际煤博会展览设立有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低碳发展等6个展区,其中智能化煤矿建设是本届煤博会聚焦的亮点之一。

据了解,曹家滩煤矿正在全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和运销能力。在生产端,目前曹家滩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6个,其中两个工作面均实现人员从以前的17人减至7人的水平,煤炭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在运输端,已经建成智能运销系统,实现了车辆进站无人装车、火车进站无人化指挥、销售数据实时展现的现代化智能运输体系。运销装车站的工作人员从手机端能够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远程管理,保证铁路安全运行,为高效运输提供了坚强保障。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043个、掘进工作面1277个,其中全国首批示范煤矿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363个、掘进工作面239个,涵盖产能6.2亿吨/年,单面平均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年,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规模近2000亿元,有力推动煤炭生产方式加快实现根本性变革,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国能神东煤炭,智能化煤矿建设已渐入佳境。穿戴好下井装备,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电信息中心主管沈飞坐上无人驾驶的无轨胶轮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步行、坐小火车再到如今坐无人驾驶车,入井方式的持续升级,使得井下煤矿作业的安全系数不断提高。”沈飞介绍,“目前我们乘坐的这辆无人驾驶车,是一个19座的新能源车,上面安装了激光雷达传感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等十余种传感器用以识别复杂的地下环境。”

经过约半个小时车程,一个距离地面垂直距离达150米的地下世界映入眼帘,8.8米的巨大采高撑起一个宽阔明亮的煤炭世界。拿出手机,沈飞向地面调度室拨打了视频电话,随后转向地下集控室,查看设备运行状况。

5G信号下井让从前“深不可测”的地下世界与地面沟通更加顺畅,自动化、智能化的煤矿将矿井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工作中解放出来。“自2020年智能化建设以来,我们减少了36个人员,提高了采煤效率。”沈飞说。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速推进

采好煤,也要用好煤。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也是本届榆林国际煤博会聚焦的主题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介绍,榆林市与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共建“一区三基地”工作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将有效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发展,推动煤炭及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榆林市榆神工业园区内的全球首套煤基乙醇项目,正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项目利用低阶煤制乙醇技术代替了传统的生物制乙醇,每年可节约粮食150万吨,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榆神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世雄说。

把每一块煤“吃干榨净”,实现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是新时代能源企业的必答题。在位于榆林市靖边县的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绿色循环集成创新项目提供了传统能源企业低碳发展的新思路。

“我们通过煤炭、石油、天然气之间的碳氢互补和污水的近零排放,较传统煤化工耗水降低70%,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废渣的排放较传统煤化工降低60.38%、59%和61%,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色低碳的新发展理念。”企业生产计划部副经理谭光甫介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能源政策研究所负责人景春梅表示,在保供基础上,榆林要坚定发展高端煤化工产业,留住高端绿色煤化工产业、技术、经验,从资源型城市逐步过渡到技术主导的城市,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商业化价值。

多元融合保障能源安全

以煤为基,多种能源共同发展,是现阶段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榆林煤炭资源富集,重卡应用广泛,我们将逐步实现氢能重卡替代,本届榆林国际煤博会将先交付一批。未来我们将聚焦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生产研发基地,让氢能成为架起传统能源化工和新能源之间的桥梁。”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晔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管晓宏表示,氢赋能多能源供需系统协同优化,包括多种储能和氢电双向转化、供需深度耦合等,能够实现零碳和绿色能源系统比传统能源系统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此外,在循环经济利用方面,榆林市横山区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通过将气化渣、粉煤灰等固废原料制成海绵城市砖、建筑装饰材料等产品的过程,目前可实现300万吨/年的固废绿色循环利用。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每块2.5千克文化砖中70%的原料都是工业固废,这些以往只能通过填埋处置的固废,现在已经成为艺术创作和城市形象提升的素材。”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金柱表示,高质量发展与“双碳”战略叠加,对陕北能化基地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建议,在供给侧,强力推进高碳资源低碳利用示范工程。做好传统能源的绿色开发利用减碳,主要措施是清洁开发、低碳利用、深度转化。在输配侧,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示范工程。要在新能源电力系统攻关、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互联网、区域电网、微网等方面下功夫。在消费侧,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示范工程,发展能源综合销售、综合能源输配、分布式能源开发与供应、综合能源系统建设与运营、节能、综合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服务。(记者 雷肖霄 西安报道)

点赞()
上一条:土中新闻社暨东方第一线传媒两周年庆2023-04-24
下一条:市场复苏 家电企业赶“红海”2023-04-24

相关稿件

国家能源集团全力抢占“智”高点 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2021-03-26
中国中化自研煤制天然气催化剂次实现整炉国产替代 2022-08-04
我国大型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技术获重大突破 2022-08-09
央企煤电联营步伐加快 2023-01-05
中煤新集公司保卫部:“三个一”提升“不想腐”意识 “金点子”助推党风廉政建设 2021-01-05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