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新华全媒+丨太空建站、探测火星、发射次数“50+”

——2021中国航天这些大事值得铭记

2021-12-31 09:27 来源:新华网 次阅读
 
2021中国航天这些大事值得铭记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太空建站、探测火星、发射次数“50+”——2021中国航天这些大事值得铭记

新华社记者胡喆

“天问”“祝融”到访火星,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精彩亮相,“天和”“神舟”“天舟”组成中国自己的太空家园,“羲和号”迈出中国太阳探测新步伐……2021年,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首次突破50次,再创新高,居世界第一。

  太空建站、探测火星……2021中国航天别样精彩

  过去一年,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到“天问一号”“祝融号”成功探测火星,从神舟十二号圆满完成任务到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一次次飞天逐梦,把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2021年12月30日,由张履谦、于登云、龙乐豪、于本水、朱坤、杨宏等多位航天领域知名院士专家联合中国航天报、航天科工二院706所等机构评选的2021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和世界航天十大新闻正式公布。两个榜单上,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和中国空间站双双入选。

  2021年,中国航天员在太空有了长期在轨运行的家。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于天和核心舱。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为中国空间站首批“访客”并于9月17日凯旋。9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升空并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体交会对接。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空间站第二批“访客”。

  多次出舱、太空授课……一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院士表示,目前中国空间站建设仍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后续还有很多难题需要去攻克。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每一步工作,圆满完成好空间站建设的后续任务。

  2021年,千年天问,梦圆火星。

  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仰望苍穹发出“天问”。两千多年后,以屈原长诗命名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将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射次数“50+” 再创新高并居世界第一

  2021年12月10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400,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2021年,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达55次,再创新高并再度居世界第一。

  “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96%,尤其是近年来技术突飞猛进,在可靠性、成功率、入轨精度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龙乐豪院士说。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2021年,不仅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主要面向商业发射市场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由民营航天企业研制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等轮番登场,让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队伍更加壮大和充实。

  “中国航天高密度发射的背后,不仅是发射频率的提升,也是发射能力的提升,更是航天科技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的体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吴燕生表示,目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等正在按计划开展研制,将有力推动航天重大工程开展。

  未来,随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新老火箭将实现全面交替。火箭重复使用、落区控制、无人值守发射、多星部署等技术的突破,将使我国运载火箭技术水平再次实现新跨越。

  空间站继续建、探月工程“上新”……中国航天未来更精彩

  星辰大海再扬帆。2022年底前,中国将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随后实施天舟五号货运补给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五号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开展在轨轮换。对空间站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后,将转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续,将择机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长期独立飞行,开展巡天观测,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补给和维护升级。

  此外,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已批复探月工程四期任务。据悉,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这三个任务将在未来十年之内陆续实施。

  按计划,中国将先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然后发射嫦娥五号的备份嫦娥六号,进行月球南极的采样返回。嫦娥六号之后再发射嫦娥八号,建立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人工智能与航天探索相结合,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在2021百度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上,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与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大开脑洞”,进行了一场富有想象力的对话。

  “可以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科研站更加智能。”李彦宏认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内核可以是集感知与控制一体、具备自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大脑,可以帮助月球基地的建造、无人值守的科学探测以及资源开发利用。

  “人工智能以后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利用在航天技术方面,使航天技术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变得越来越精确、简便,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欧阳自远说。

  展望未来,中国航天必将迈向更加遥远的星辰,探索更加浩瀚的宇宙。

点赞()
上一条: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2021-12-27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稿件

雷凡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 2017-01-17
高红卫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2019-12-24
中国航天科工无人作战体系多款明星装备“出镜” 2021-10-03
“猎鹰”“天鹰”“海鹰”,带您详细了解中国航天科工“猛禽” 2021-09-30
马兴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 2013-01-20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