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2011中国企业发展环境十大新闻

2012-01-08 17:39 来源:中国企业报 次阅读
 
2011中国企业发展环境十大新闻

16.jpg


  1、“十二五”规划及分项规划陆续发布,新兴产业获支持

  新闻回放: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核心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后又相继发布多个分项规划。作为实施规划的政策性,《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和《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专项资金奖励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要求对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准入条件和公共资源方面平等对待。

  点评:“十二五”规划对企业经营具有中长期指导作用,体现出国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公平竞争、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决心。

  2、中央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迎来发展繁荣机遇

  新闻回放: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部署,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截至2011年,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领域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共有27家文化企业上市。

  点评: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也是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一极,它的意义还在于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乃至推动文明发展进程。

  3、温州爆发民间借贷危机,国家加速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出台

  新闻回放:自2011年4月开始,温州中小企业主因高利率民间借贷“跑路”甚至跳楼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全年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的温州企业主高达200余人(不完全统计)。辽宁沈阳、江苏泗洪、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也发生借贷导致的风波。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温州考察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要求政府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加强对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的监管和引导,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之后,中央连续出台或强化九大措施,通过财税金融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包括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点评:企业主“跑路”,表面看是企业盲目扩大规模、经营不善所致,根本原因则是中小企业因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与融资困难所造成经营困境的集中表现。此类事件警示政府部门,扶持中小企业不能靠政策的“零敲碎打”,需制定减轻中小企业税负负担、提供优惠投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4、楼市调控力度加大,频现开发商降价销售

  新闻回放:2011年1月26日,被喻为楼市调控最严厉的政策组合———“新国八条”正式出台,“新国八条”明确提出限购政策。全国已有北京、上海等近50个城市陆续出台了调控细则来落实商品房限购措施。限购引发的降价潮直接导致北京、上海等地多个售楼处被砸。面对业主的“维权”,包括万科、龙湖、中海等多数开发商的态度是强调契约原则,不退房、不补偿。之后,楼市降价潮席卷全国,同时也出现了少数房地产企业资金紧缺甚至断链。

  点评:摒弃GDP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无疑是壮士断腕之举,房地产持续调控政策作用已经显现,北京、上海等地砸楼盘事件标志着房地产价格拐点的到来。在调控目标没有达到的情况下,不能因压力而改变调控的方向,否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就会落空。

  5、应对大面积停工,铁道部筹资陆续偿还企业建设欠款

  新闻回放:2011年一段时间里,铁路建设和融资遇到了一定困难,导致铁路建设大面积停工。铁道部发行的短期融资券还出现了流标现象。2011年10月,铁道部加大了资金筹措力度,在获得2000亿融资之后,又将融资规模扩至2500亿元,并陆续将筹措到的资金拨付到各建设单位,铁路基建领域资金短缺之痛得到了部分缓解。

  点评:铁道部融资偿还欠款,一举“盘活”产业链上诸多关联企业和行业。是宏观紧缩背景下的“微调”措施,避免了“急刹车”对企业和经济环境的破坏,反映政策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铁路发展方式、银企对接、企业规范化等方面的深入思考。从长远来看,加强铁路市场化改革,才是行业的希望所在。

  6、金融政策做出微调,存款准备金率三年来首次下降

  新闻回放: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11月30日宣布,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3年内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全年三次加息、五调存款准备金率。

  点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释放资金近4000亿,将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加强对小企业、三农、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

  7、发改委三次上调电价,高能耗产业进一步承压

  新闻回放:2011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全国范围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同时表示将对电煤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此前,4月份和6月份,国家发改委分两次上调了15个省份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三次累加,全年的上网电价平均上调4.5分/千瓦时,销售电价上调4.7分/千瓦时。这是2004年底施行煤电联动8年来调幅最高的一次。

  点评:此次涨价直接造成企业成本上升,高能耗产业进一步承压,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8、中国加大稀土行业整治,中国铝业等央企强势进入

  新闻回放:作为世界上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度,长期以来,中国缺乏对稀土资源开采、利用与保护的战略规划,企业间无序竞争的乱象久治不绝,过度出口导致国内储量急剧下降并失去了稀土在国际上的定价权。进入2011年后,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到《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府接连重拳出击,大力整顿稀土业乱象,力图根除顽疾。积极推进稀土行业的联合重组,形成以大企业、大集体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是改善稀土行业管理的有效途径。中国铝业制定未来5—10年整合发展稀土规划,力争“全球领先”。

  点评:战略性发展目标和路径的确立是提高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大企业的介入将增强行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稀土行业整顿对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乃至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保障国家产业安全的战略意义。

  9、人民币全年升值约5%,年末剧烈震荡创十二“跌停”

  新闻回放:2011年1月—11月,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还保持着稳步升值态势,其间连破多个关口,整体呈现单边升值态势。然而,从11月30日开始,由于香港离岸市场看空人民币,带动境内的购汇需求,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报价低于中间价成为常态,甚至出现连续多日盘中触及跌停的现象。12个“跌停”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重拾升势,27日更是在盘中创出汇改以来历史新高,全年升值约5%。

  点评:人民币汇率的单边升值和大幅度震荡其实都不会成为常态。但外向型企业对于汇率的变动应有平常心,需要适应这种变动并从中找到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途径。

  10、沪指全年累计下跌21.68%,股市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新闻回放:2011年12月30日是A股201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全年大跌,沪指收报2199.42点,累计下跌21.68%,居全球主要股指跌幅榜第二位。印度股市全年跌幅接近24%,跌幅居首。同时,今年A股融资额下降了三成,股市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央行调查显示,居民股票投资意愿降至三年来的低点。

  点评:全球主要股市几乎全线下跌,中国股市也未能幸免。但是在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全球一枝独秀的大背景下,中国股市却是全球跌幅最深,这种矛盾的结果深刻地表明,单纯以融资为目的而不具有任何投资价值的单边股市已经走到了尽头。与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较,中国股市路正长。


点赞()
上一条:2011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十大新闻2012-01-08
下一条:中国企业开启理性时代2012-01-08

相关稿件

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揭晓第二十届(2014)中国企业十大新闻 2021-11-22
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揭晓第二十届(2014)中国企业十大新闻 2021-01-09
第十六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2018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发布 2018-12-28
2014年度中国企业发展论坛举办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同期揭晓 2021-11-22
2014年度中国企业发展论坛举办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同期揭晓 2015-02-03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