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运动医学专家赵金忠教授:研发“可自体化人工韧带”迫在眉睫

作者:周天琪 2022-05-12 12:28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运动医学专家赵金忠教授:研发“可自体化人工韧带”迫在眉睫
  “韧带往往在受伤的一刹那就断了,如果得不到修复重建治疗,单韧带损伤将连带其他韧带慢慢松弛,关节不稳定程度会越来越重。”韧带损伤临床症状复杂,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赵金忠教授的几十年丰富的临床诊疗经历来看,前交叉韧带损伤发生率最高,多发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紧随其后。“以3000-4000名韧带损伤患者为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就有2500-2600名患者。”赵金忠说道。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赵金忠教授


  研发“可自体化人工韧带”成为世界性难题

  目前,韧带损伤手术治疗包括修复和重建两种方式,一般前交叉韧带损伤难以修补,且修补后临床效果欠佳,针对此类韧带损伤仅能采用重建手术方式。目前用于韧带重建的移植物包括自体肌腱、异体肌腱和人工合成材料,但“这些都不是理想的移植物”。

  据赵金忠介绍,自体肌腱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修复旧缺损的同时会造成其他部位的创伤,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异体肌腱在国内无可靠的供源,而且在消杀细菌病毒过程中会对肌腱造成损伤,导致最终韧带重建效果差。目前,市面上的不可降解人工韧带无法与骨组织愈合,需要通过金属螺钉把韧带和骨组织挤在一块。“不可降解人工韧带永远是一个异物,不会变成自体结构。手术后容易出现骨隧道扩大,螺钉松动的问题”赵金忠说,“所以大家希望有能够自体化的生物材料,植入后能够变成自己的韧带,这是最理想的。”

赵金忠教授与何红兵教授参观松力生物生产车间


  可自体化人工韧带的研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可自体化人工韧带产品上市。此前,由松力生物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制备而成的可再生人工韧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动物试验中效果良好,并得到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资金支持。产品获得了注册检验报告,经临床专家讨论确定了临床方案并获得伦理批准开展临床研究。“我国每年有100万例韧带损伤患者,引起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同时国家制定的研发方向与我们的研发设计理念一致,因此得到了国家基金的资助。”赵金忠说。

  近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YFC1106200)的支持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召开《可诱导韧带再生的高强度植入物系统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单盲、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组长单位启动会。作为项目首席专家,赵金忠表示,这是世界上首个用于人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可自体化人工韧带,此次临床试验旨在验证该产品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注册上市提供临床证据。

  推动可自体化人工韧带“从0到1”的突破

  此次临床试验器械是以松力生物首创以天然高分子材料纤维蛋白原为关键原料,采用静电纺技术制备的具有超亲水性的生物降解复合网状支架材料。赵金忠表示,这是一种类似人体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复合材料——纤维直径为纳米级的再生膜,通过调节静电纺工艺的参数,可以调节再生膜的厚度、孔隙率、纤维直径、湿润性等参数,以达到预期的机械强度及匹配的降解和再生速率,可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普外科、妇产科、烧伤/整形科等。

  “材料植入体内后,在逐层降解的同时诱导机体自身组织长入,进行组织重塑和再生,保证了降解和再生过程中机械强度的平衡,最后植入物被完全吸收,由自体组织替代。”赵金忠进一步解释道,“该材料比表面积大和超亲水性等特性,有助于创伤愈合因子和细胞的募集、粘附和分化,促进材料自身降解和组织再生,协助机体修复缺损组织,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赵金忠教授(左)与何红兵教授(右)科研交流


  作为临床试验研究组长单位,骨科/运动医学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传统特色,一直以来,上海市第六人民运动医学科团队聚焦临床技术的创新,积极研发运动医学产品,始终走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国际前沿。近年来,上海市第六人民运动医学科团队持续关注人工智能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提高诊疗设备技术操作精准化,同时重点关注再生运动医学领域特别是运动相关修复重建材料的研发,“诊疗方面做到精细化,如果没有再生产品,诱导组织再生也是空谈”,赵金忠说。此外,上海市第六人民运动医学科团队关于再生运动医学的研究涉及各个细分领域,包括肌腱、软骨、半月板的再生等。

  据赵金忠介绍,此项临床研究受到广大韧带损伤患者的期盼,“他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我也希望所有适合参与这项研究的患者都能够有机会参加,但最终进入临床研究需要符合一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赵金忠解释说,“同时本项研究是随机对照研究,如果患者冲着产品而来,仅有一半的机会能用上试验组产品,但即使是入选对照组,也会获得研究团队精湛的手术治疗。”本次试验入选标准为受试者需符合年龄18至50岁,经检查确诊为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愿意配合手术治疗和随访,且不符合所有排除标准。

  “本次临床试验是多中心研究项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分配入组6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项目启动后预计1年内完成。”赵金忠说,“此次临床试验一旦获得成功,将推动国内外可自体化人工韧带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点赞()
上一条:运动医学专家赵金忠教授:研发“可自体化人工韧带”迫在眉睫2022-05-12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稿件

人工智能唤醒沉睡用户 中关村科金助保险业营销模式新升级 2021-10-22
面对“银发经济”这道全新的必答题应顺势而为 2021-05-28
人工智能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向着智能化方向加速跃升 2021-01-29
深圳科技企业迅速进入状态 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 2022-02-11
李星:将人工智能落地于新药研发 2018-12-28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