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勇立潮头、勇毅前行 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本报记者 何芳 2022-03-11 10:25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勇立潮头、勇毅前行 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00崔永辉.jpg


  厦门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40年来先行先试,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营商环境成为全国标杆。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专门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厦门经济特区实现的历史性跨越、作出的重要贡献、发挥的独特作用,对办好厦门经济特区提出了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要求,为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全国两会”期间,围绕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营商环境、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党的建设、招商引资等热点话题,《中国企业报》记者独家、深度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听他讲述厦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崔永辉谈厦门高质量发展】
  厦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萌发地、实践地。回顾厦门经济特区走过的历程,在每个重要阶段和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为我们把脉定向,给予科学指引,为我们创造了十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这是厦门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强大动力。

——————————崔永辉

  《中国企业报》:厦门“十四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厦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如何设定和实现这一目标?
  崔永辉:
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厦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对我们作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殷切嘱托。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专门发来贺信,对新征程上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提出重要要求,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市发展基础、发展条件,我们提出,今后五年要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成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努力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在“高素质”方面。努力实现经济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呈现高级化,产业链迈向现代化。纵深推进“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岛湾一体、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完善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闽西南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牢记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
  在“高颜值”方面。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当好生态省建设排头兵。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现代化教育强市和高水平健康之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建成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市。加快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城市文化软实力、对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在“现代化”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建设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率先建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成为最具安全感城市,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政府职能加快转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发展安全更有保障。
  在“国际化”方面。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探索试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高水平建设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合作深入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大幅提升,加快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
  《中国企业报》:去年底,刘鹤副总理发文《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出,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我看您近日也强调“企业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企业家是城市的合伙人,是城市发展进步的功臣”,把对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能否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厦门市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厦门市服务企业特别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崔永辉:
企业的发展高度,支撑着城市的发展高度。正是无数企业的辛勤耕耘、不懈打拼,才为厦门构筑了扎实的产业基础,贡献了主要的税收收入,吸引了众多的优秀人才,铸造了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的城市品质。前不久,厦门隆重召开企业家大会,发布2021年全市现代农业、新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建筑业等五大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榜单,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分类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目的就是要在全市树立充分尊重企业家、全力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的鲜明导向,鼓舞和激励企业家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跑出厦门加速度、再创特区新辉煌。
  市场主体是厦门发展进步的力量主体。截至去年底,厦门市实有市场主体76万户,其中企业41万户,涌现出建发集团、国贸控股、象屿集团3家世界500强、5家中国500强、3家中国民企500强、99家上市公司以及厦钨新能源、东亚机械、宝太生物等7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些生机勃勃的市场主体构成了厦门发展的坚实根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厦门好则企业好,企业强则厦门强。企业家流汗出力,政府服务必须用心给力。厦门市委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都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有呼必应、无事不扰,让广大企业家心无旁骛地搏浪商海、再攀高峰。
  比如,2021年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减税降费措施,适时出台助企纾困减负“1+N”政策体系,实施企业降本、用工等12条普惠性政策以及200多条产业扶持政策,推行政策“免申即享”,为企业减负约360亿元。
  在中小企业扶持方面,今年1月福建省首只国家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正式落地厦门,认缴规模25亿元,主要投向智能制造与新技术、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企业服务、新供应链等领域的中小企业。2021年,我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有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累计向工信部、财政部申请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7337万元,兑现各类奖励补助资金约5680万元。
  【崔永辉谈共同富裕】
  我理解,“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富裕”,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是“共同”,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终目标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稳步实现。

  ——————————崔永辉

  《中国企业报》:我们知道,在均衡协调发展方面,厦门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在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厦门目前做了哪些有益探索?
  崔永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我理解“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富裕”,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是“共同”,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终目标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稳步实现。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2020年以来,厦门市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持续保持在70%以上,努力把厦门建成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市。
  2020年、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8140和64362元,总量连续多年保持福建省第一,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8%和3.4%,控制在年度目标线内,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是持续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把促进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出台扩岗留工稳就业“15条”、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的“留厦6条”,两年新增城镇就业68.7万人,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万元,居全省首位。
  二是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近两年建成104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9.4万个学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部省市签署新一轮共建厦门大学协议,启动部省支持厦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两岸融合工作,积极筹建海洋职业大学。全市高校近20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占全省七成以上。
  三是加快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率先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全民医保体系,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全国推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1.04岁,近两年新增岛外床位590张,引进复旦中山、四川华西等优质医疗资源,拥有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1年下半年迅速扑灭两轮疫情,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四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分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近两年竣工保障房4.1万套,累计分配3.1万套(间),来厦新就业大学生可享“5年内5折租房”;坚持房住不炒,坚决制止以学区、拆迁等名义炒作房价,实施符合限购政策的“无房家庭”优先选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类保障标准均居全省第一。
  五是大力建设文化强市。加强鼓浪屿和中山路等片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市文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打造“爱心厦门”品牌,出台全国首部促进社会文明地方性法规,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荣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电影金鸡奖长期落户厦门并已成功举办两届,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六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探索“近邻”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启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入围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纵深推进“跨岛发展”,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和旧城旧村改造步伐加快,做强岛内城市“主核”,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岛外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达59%,新城片区成型成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2020年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营收突破千亿元,连续四年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名列前茅。致力建设最具安全感城市,扫黑除恶三年专项斗争圆满收官,2021年刑事警情同比2019年下降19.78%,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高标准推进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无讼社区”建设等创新举措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崔永辉谈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厦门经济特区成功的根本保障。厦门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厦门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特区建设各领域、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确保经济特区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崔永辉

  《中国企业报》:厦门是全国首批经济特区,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崔永辉: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厦门经济特区成功的根本保障,厦门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厦门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特区建设各领域、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确保经济特区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厦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厦门经济特区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原因在于每逢重大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为我们指明方向;厦门经济特区书写成功故事,最宝贵经验是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厦门经济特区新时代开拓前行,最重要的遵循是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深化政治素质考察,强化实干实绩鲜明导向,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着力打造适应特区事业发展的干部队伍。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在厦门工作期间倡导的“四下基层”“四在一线”“马上就办”等优良作风,扎实开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强化“晒比问”,涵养勇立潮头的情怀担当,砥砺勇毅前行的作风意志,以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进取精神,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三是坚持不懈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持续扩大各领域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非公企业党建、城市党建、“近邻”党建等经验全国推广。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抗击台风、维护稳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
  四是着力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强化中央和省委巡视整改,用好“四种形态”,深化标本兼治,探索实践分领域整治模式,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崔永辉谈厦门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厦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实施《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确定每年11月1日为“厦门营商环境日”。这部《条例》对标世界银行指标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将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成熟经验和做法予以固化和提升,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最优法治生态。

  ——————————崔永辉

  《中国企业报》:优化营商环境,被认为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关注到,厦门和许多城市一样,都提出了要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参照国家发改委推行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18项指标,厦门有哪些指标目前全国领先?
  崔永辉: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建立了市领导挂帅的全市营商环境联席会工作推进机制、“以评促改、以评促优、边评边改”的强弱项补短板机制、任务清单滚动实施机制、营商环境绩效考评巡察机制,连续3年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前茅。
  2021年5月,在全国80个城市和18个国家级新区评价中,厦门18个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14个指标进入全国前十,具体包括:“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登记财产”“纳税”“跨境贸易”“获得用水用气”“获得电力”“政府采购”“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劳动力市场监管”“市场监管”“包容普惠创新”。
  过去一年,厦门市实施225项营商环境提升重点任务,海丝中央法务区正式运营,持续推进信用示范城市建设,出台6项社会信用条例配套办法,市“信易贷”平台获全国评比第二,个人信用“白鹭分”覆盖近200万市民,新增各类商事主体14.6万户,同比增长10.5%,厦门企业活跃度和成长性居全省前列。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厦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实施《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确定每年11月1日为“厦门营商环境日”。这部《条例》对标世界银行指标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将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成熟经验和做法予以固化和提升,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最优法治生态。
  市场环境方面,实行市场准入和住所、经营场所负面清单制度,降低信贷成本,创新用工、人才和保障性住房制度,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有效的用人保障体系。
  政务服务方面,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编制政务服务清单和办事指南,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产业发展方面,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推进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产城融合,支持企业上市。
  人文环境方面,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设生态优美、城市文明、社会平安稳定、公共设施完备,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宜居宜业城市环境。
  国际化方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法治环境方面,对府院联动、破产工作协调机制、破产管理人履职、破产企业持续经营等进行了规定。
  规范监管方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全过程重点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等多种监管形式,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提高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检查效能。
  《中国企业报》:营商环境不只是被量化的、冰冷的指标,它还应该是有温度的,能被企业切身感知的。我们了解到,不少地方反映,普遍困扰企业家的营商环境有七大“堵点”:朝令夕改,决策如同儿戏。请君入瓮,新官不理旧事。言而无信,承诺一纸空文。喜新厌旧,重招商轻落地。急功近利,光摘果不种树。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地方保护,公正公平难求。厦门如何为企业解决以上七大堵点?
  崔永辉:
为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厦门市积极推进营商环境立法工作,制定出台《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从制度层面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
  为避免出现政策朝令夕改等问题。《条例》规定涉企政策应当保持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因形势变化或者公共利益需要调整的,应当结合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为市场主体预留必要的适应调整时间。
  为避免出现新官不理旧事等问题。《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向市场主体作出的政策承诺,以及依法订立的各类合同,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为由违约毁约。
  为避免出现言而无信、承诺落空等问题。《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招商引资过程中承诺的投资政策和优惠条件,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予以兑现。
  为避免出现重招商、轻落地的问题。今年2月,厦门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把项目落地作为招商引资全链条最关键环节,招商引资全流程都要围绕项目落地开展部署、考核推进,力促纸上项目快速变成地上项目。市里设立部门联席会和重大项目专班,通过资源规划要素保障服务平台将服务前移,坚持“晒、比、问”工作机制,对项目进度实行“红黄灯预警”,对未落地项目纳入“落地攻坚”跟踪督办、实行“成绩清零”,倒逼工作落到实处。
  《条例》规定强化跟踪服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督查考核,及时协调解决投资项目审批、要素保障、招工协调、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相关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对存量企业技术改造或者扩产增加投资总额达到规定标准的,可以将新增投资部分视同新引进项目,给予招商引资同等优惠政策。
  为避免出现急功近利、光摘果不种树的问题。《条例》规定要根据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对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构建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我们正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准备用5年乃至更长时间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精准梳理适合厦门城市特质和产业基础的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等新赛道。
  为避免出现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条例》规定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对全部政务服务实施“好差评”制度,评价结果列入考核问责内容。同时,建立了217个企业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直查快办,对账销号,破除企业发展“中梗阻”。
  为避免出现地方保护、公正公平难求的问题。《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获得平等待遇,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不得制定或者实施歧视性政策。
  《中国企业报》:2022年厦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拟将出台数字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这在国内又是一个先行之举。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数字化行动方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吗?
  崔永辉:
今年上半年,我们将出台《厦门市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数字化水平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行动方案》,通过开展10个方面专项行动,切实提升我市营商环境数字化建设水平。一是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构建全方位政务服务体系专项行动;二是深化系统平台建设夯实信息系统支撑基础专项行动;三是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终端一体化建设专项行动;四是完善帮办制度提高办事便捷度专项行动;五是数字化综合监管专项行动;六是推广实施“一业一证”改革专项行动;七是企业和群众高效办事“一件事”专项行动;八是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专项行动;九是“智慧法院”提升专项行动;十是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建设,推进数字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提升专项行动。
  《中国企业报》:它的作用或功能是什么?
  崔永辉:
通过加强营商环境数字化建设,对涉及营商环境数字化的系统平台数据库、数据互联互通、工作协同机制及实施政策等,超前探索、先行先试,力争到2024年初步建立起与数字化营商环境相适应的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机制,实现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数字化营商环境创新典型标杆。
  【崔永辉谈厦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立足厦门的资源禀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力争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万亿。

  ——————————崔永辉

  《中国企业报》:厦门提出,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特色优势的创新型产业体系方面,厦门有那些优势?
  崔永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对我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实现跨越发展至关重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
  近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引的方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培育壮大了10条千亿产业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42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0.4%;海洋生产总值16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4%;绿色信贷余额858亿元、增长41.1%;旅游和会展产业实现营收1415亿元、增长30.7%,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营收1600亿元、增长15%。
  《中国企业报》:未来,将如何布局?
  崔永辉: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立足厦门的资源禀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力争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万亿。
  一是做强数字经济。提升数字产业发展能级,加快布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卫星应用等重点产业,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领域,力争2022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10%,持续创建中国软件名园。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作方案,优化升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夯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基础,全面推进“双千兆”光网城市建设,加快星火·链网厦门超级节点建设,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方面的应用。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共享,健全数据资源管理制度。
  二是拓展海洋经济。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做强海洋高端装备设备与材料业,建设一批全球海洋生物产品供应基地,发展海洋信息产业与智慧海洋新经济,提升海洋大数据处理等能力。提升改造高崎渔港、欧厝综合渔港,推进海洋高新产业园规划建设,推动国家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研发中心等新型创新载体建设,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洋交流合作。
  三是发展绿色经济。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组织实施绿色产业目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扎实做好“双碳”工作,严格把关“两高”项目环境准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深化用能权交易试点工作,推动鼓浪屿低碳岛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行绿色信贷、债券和保险。
  四是激活文旅经济。推动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新兴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精心办好中国电影金鸡奖活动,打造中国影视之都。实施鼓浪屿“音乐之岛”建设计划,推进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优化全域旅游布局,突出绿色生态旅游、休闲乡村旅游,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崔永辉谈厦门招商引资】
  以实绩论英雄、以实干促招商,用好招商实绩竞赛机制,定期晾晒重大重点项目进度,推动各级各部门持续形成“追赶”“比看”效应,坚持“晒”“比”“问”工作机制,切实改进作风。

  ——————————崔永辉

  《中国企业报》:我们知道,过去一年,厦门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不错成果,这其中有哪些举措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崔永辉:
招商引资,是厦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突破性发展的最有效抓手。2021年,全市新增1.1万个招商项目完成商事登记,计划总投资1.76万亿元,其中462个高能级项目,包括世界500强项目162个、独角兽项目24个,总投资3641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86.4亿元,增长12.2%,为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强化精准招商。开展全员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全面梳理千亿产业链(群)形成《厦门市重点发展产业指导手册》,着手组建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市投资促进中心。
  二是强化平台招商。举办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全球校友招商大会,启动“南强兴鹭”计划,全市现有厦大校友招商项目约730个,预计总投资超1443亿元。积极参加第二十一届投洽会福建省重大项目签约、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签约产业项目45个,投资额1603.8亿元,均居福建省前列。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构建资源规划要素服务保障招商引资项目全周期融合体系,常态化推进供而未用和闲置土地处置。实行重点“促落地、促到资”招商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全市各区、开发区800个落地项目共产生固定资产投资551.7亿元。

  四是强化考核激励。出台《招商引资实绩竞赛工作方案》,突出项目落地、到资及固投、产值、税收等效益指标,对各区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实行“月度通报、季度排名、年终总评”,对市级部门进行招商引资实绩通报,助力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
  《中国企业报》:2022年,厦门有哪些新的“招引”思路和计划?
  崔永辉:
今年,我们将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到抓项目招引、支持优质项目落地上,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大员招商,形成全市上下抓招商的工作局面。发动各区、开发区、重大片区及市直部门抓好项目的谋划与引进,各镇街重点做好项目保障,营造人人服务招商的浓厚氛围。坚持主要领导带头抓招商,聚焦高能级优质项目,精准招商、紧盯不放,推动形成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入驻的强劲态势。
  二是坚持把项目落地作为关键环节。围绕项目落地开展部署、考核推进,力促纸上项目快速变成地上项目,制造业项目尽快动工建设,服务业项目尽快实体运作,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服务解难。围绕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注重强链补链、做优做强,注重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有效整合盘活各类资源,加强市区协同,既抓好新增企业的引进,又服务好存量企业的增资扩产、上市融资。
  四是坚持创新,理顺机制。进一步优化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式,用好各类招商平台,强化“一企一策”,集中力量和资源攻坚突破。
  五是坚持“晒”“比”“问”工作机制,切实改进作风。以实绩论英雄、以实干促招商,用好招商实绩竞赛机制,定期晾晒重大重点项目进度,推动各级各部门持续形成“追赶”“比看”效应。【附注:本文属于“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项目号:2021MYB011)的部分成果】

点赞()
上一条:全国政协委员、民进贵州省委主委左定超:认真学习贯彻国发二号文件,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2022-03-11
下一条:全国人大代表、鄂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兵:奋力将鄂州花湖机场打造成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助力中部崛起2022-03-11

相关稿件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勇立潮头、勇毅前行 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2-03-08
全国人大代表、天门市委书记庄光明: 危中寻机 打好疫后重振经济发展战 2020-05-24
从现代化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1-11-26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实现从“试验区”到“示范区”的升级转变 2021-03-11
全国人大代表、泰安市委书记崔洪刚: 全力建成“五个名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抢占先机 2021-03-10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